刘光慧研究组利用干细胞技术发现范可尼贫血症的新型致病机理及干预策略
2014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发表了关于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首次提出多组织干细胞加速衰老或衰竭是FA的根本性病因,并基于此发展出相应的干细胞、基因和药物治疗策略。
Transl Psychiatry:鉴定出精神分裂症中脑细胞功能障碍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某些脑细胞中DNA处于紧紧缠绕中。此发现表明,已发展的其他疾病的药物最终可能提供作为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及老年人相关疾病的希望。
Gene Dev:首次发现lncRNA阻止红细胞死亡
红细胞,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美国麻省理工白头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 RNAs, lncRNAs)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作用:阻止红细胞发生凋亡。2011年12月7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与发育》(Genes and Development)期刊上,表明lncRNAs很可能在促进某些程序性细胞死亡(亦称作细胞凋亡)极少发生的白血病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用药Scenesse三阶段研究成果出炉
近日,Clinuvel医药公司公布了Scenesse三阶段研究成果,该药用于治疗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有效成分为afamelanotide。 据公司称Scenesse是第一种光防护药用来预防治疗光毒性EPP患者,EPP是一种罕见的俱光病。 三阶段研究又叫做CUV029,共招募了74名EPP患者,设置了随机、安慰剂控制、平衡对照实验组,共进行了9个月的临床研究。
脑部细胞信号交换在阿尔兹海默症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近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的活跃程度与一种名为tau蛋白的含量有内在联系,当脑细胞之间进行信号传导时,就会释放tau蛋白。
Stem Cells: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帕金森症猴子病症
当往患帕金森症的猴子大脑中植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后,猴子的病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一个日本科学家小组将干细胞移植入四个患帕金森症猴子的大脑。这些猴子四肢颤抖,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呈现典型的帕金森症状。在植入干细胞后约3个月,这些猴子运动控制能力开始得到改善;大约在移植后6个月,这些猴子能绕着它们的笼子走动,其运动机能得到明显改善,京都大学副教授Jun Takahashi对法新社记者说。
Nature:从多功能干细胞诱导而得的老年痴呆症神经元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在散发性遗传性老年痴呆症在体模型上创造了细胞衍生的干细胞,利用源自患可怕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此前,从来没有在皿中创造过高度纯化、功能性的
HMG:广州生物院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初探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症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Miguel Esteban博士研究组成员成功建立了特纳氏综合症、Warkany综合症、13三体综合症和Emanuel综合症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证明了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影响重编程的发生和完成,不影响多能性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PNAS: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揭示一种马凡综合症病因
ELISA检测表明与正常人iPSCs相比,马凡综合症病人来源的iPSCs中TGF-β信号传导活性增强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证实被视为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替代选择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能够像ESCs一样真实反映基因疾病---比如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
:特殊巨噬细胞有助治疗老年痴呆症
人们已知道,老年痴呆症与异常纤维蛋白沉积物在患者脑部堆积有关。如果能清除这些脑中的“垃圾”,就有望改善病状。德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能在这方面发挥“清洁工”的作用。 德国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和弗赖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期刊》上报告说,他们经过10年动物研究发现,骨髓中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可以降解和清除引起老年痴呆症的有害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