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肉毒杆菌毒素来递送药物,有望治疗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1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肉毒中毒(botulism,指的是肉毒杆菌毒素中毒)虽然罕见,但可导致瘫痪,并有可能致命。它是由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破坏神经的毒素引起的--这是已知最强的毒素。这些毒素通常存在于被污染的食物中(家用罐头是主要罪魁祸首)。婴儿也可能因为摄入蜂蜜、土壤或灰尘中的肉毒杆菌孢子而
嵌合纳米颗粒可针对一系列冠状病毒产生交叉免疫反应,有望开发出通用冠状病毒疫苗
2021年1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引起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只是冠状病毒家族中许多不同病毒中的一种。这种病毒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在蝙蝠等动物种群中传播,并有可能像SARS-CoV-2一样,“跳到” 人类群体中。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教授Pamela Björkman及其团队正在致力于开发针对一系列相关冠状病毒的疫苗,目
【原能生物产品】GCT系列液氮转运罐
原能生物自主研发的专门用于短途智能、安全转运生物样本的GCT-1、GCT-2液氮转运罐。 GCT系列液氮转运罐GCT-1、GCT-2液氮转运罐,是原能细胞自主研发的,可以用于转运生物样本的独立、液氮吸附式的样本转运罐。该产品星亮相后,已在各大知名生物科技行业展会、论坛、学术会议上展示,以其安全、便携、保温性能良好的特点收获了满满好评。第81届中国国
Science子刊:联合使用蓝光和植物化学物香芹酚可触发细菌特异性光毒反应,可杀死一系列耐多药细菌
2021年1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耐多药细菌(multidrug-resistant, MDR)是一个紧迫的卫生保健挑战。开发抗生素的替代物是对抗耐多药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两种天然存在的非抗生素方式---蓝光和植物化学物香芹酚(carvacrol)---协同杀灭一系
Science子刊:利用非病毒载体将治疗性蛋白递送到神经元中,有望治疗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1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私营公司CytoDel如今宣布在同行评审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上发表了该公司龙头产品Cyto-111的临床前数据。论文标题为“Neuronal delivery of antibodies has therapeutic effects in animal mode
开发出可穿过血脑屏障将药物递送到大脑的纳米颗粒,有望治疗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1年1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途径,并开发了针对这些途径的有前途的分子制剂。然而,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批准的治疗方法的进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们在将治疗药物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并送入大脑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为了促进治疗药物成功地递送到大
细胞松弛素多聚体系列全合成研究获进展
结构复杂多样的天然产物是小分子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尽管天然产物结构丰富多样但其自然来源有限,难以对其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开展深入研究,因此,如何简洁、高效、大量地获得具有特定结构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成为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细胞松弛素是一大类由聚酮和氨基酸杂合而成,结构新颖,活性显着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国内
新型IspH抑制剂分子可杀死一系列革兰氏阴性细菌并快速激活宿主免疫反应
2020年12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斯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化合物:它们独特地结合了对泛耐药性细菌病原体的直接抗生素杀灭,同时具有对抗抗菌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的快速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2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sp
安捷伦基因组学系列讲座 —— 安捷伦RNA和DNA平行测序文库构建方案,一天当作两天用
利用DNA和RNA的平行靶向测序可以比对序列差异、验证基因融合,检测DNA突变的关联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利用SureSelect XT HS2 RNA建库试剂盒,结合之前推出的 XT HS2 DNA试剂盒就可以轻松实现DNA和RNA的平行建库,实现上述应用。
Science子刊:剂量更高间隔时间更长的苄硝唑给药有望治愈美洲锥虫病
2020年11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大学热带与新兴全球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用目前现有的治疗方法进行更强化、频率更低的药物治疗,可以治愈导致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又称美洲锥虫病)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0月2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