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保护机体不受I型糖尿病与其它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影响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一种保护机体抵抗自体免疫疾病,尤其是I型糖尿病的基因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发挥功能的。小鼠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发育关键时期如果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组受到抗生素的破坏之后,该基因保护机体免受I型糖尿病的作用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一发现再次强调了婴幼儿应尽量避免接触抗生素的重要性。(图片来源: CC0 Public Domain)控
新方法精准测试胰岛素的活跃性,或能逆转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持续高血糖是基本特征。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测量β细胞的体积和活动,调节糖荷尔蒙胰岛素的来源。在一项发表于8月版《糖尿病》杂志上的研究中,来自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PET扫描仪检
PNAS:突破性成果!科学家成功实现在皮肤下移植胰岛细胞来治疗1型糖尿病!
2017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我们机体皮下的空间或许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最佳位置;研究者指出,将健康的胰腺细胞移植到皮下就能够产生帮助调节机体血糖的胰岛素,而且皮肤通常具有易于获取等诸多优势,相比其它移植位点而言,其危险性也相对较小。图片来源:Sefton Lab在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新药2期临床结果良好
Allegro Ophthalmics今日宣布,2b期临床试验DEL MAR第二阶段的研究到达主要终点。该研究是评估Luminate作为连续疗法或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联合治疗患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上的微小血管,甚至完全阻断它们,这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时候,微动脉瘤会从血管壁突出,向视网膜渗出液体。这些液体会导致视网膜中央部
研究描绘胰腺β细胞在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病变过程
2型糖尿病导致β细胞的病理变化。科学家们首次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上成功描绘了这些过程。他们的工作已经发表在细胞代谢中。虽然1型糖尿病导致胰腺中胰岛β细胞的破坏和胰岛素绝对缺乏的发展,但2型糖尿病的特征在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对2型糖尿病发展期间胰岛的具体病理生理过程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胰腺中的位置意味着胰岛不容易接近。在自然环境中对朗格汉斯人胰岛的研究“我
突破性新发现:导致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目前正在提出一种关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产生减少的机制的新发现。在“自然传播”的一篇文章中,Sahlgrenska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胰岛素生成细胞如何在其发育中退化,变得不成熟,并且不能正常工作。这一发现为新的临床治疗打开了大门。“如果您能够影响细胞水平的物质并恢复身体自身的快速调节,您可以更准确地调整血糖,与注射胰岛素的效果一样,”担任生理学以及哥伦布大学Wallenberg分子与转化医学中心神经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的新发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一项4月11日发表在《糖尿病》在线期刊上的新研究,转录因子RUNX1基因在人类增生性糖
Cell:选择性化学抑制PGC-1α蛋白有望治疗2型糖尿病
一种被称作SR-18292的化合物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平衡,显著地改善2型糖尿病模式动物的健康。
重磅:浙大科学家发现已获批糖尿病药物或可以治疗致命性乳腺癌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女性患乳腺癌,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1]。基底样乳腺癌是乳腺癌非常凶险的一种,具有极高的侵袭性,能够迅速扩散或转移到脑和肺[2]。由于一直没有发现有效药物,所以在临床上基底型乳腺
梳理糖尿病治疗突破性进展!利用细胞重编程产生β细胞
一种简单而又优雅的策略有望治疗1型糖尿病:在病人体内,诱导α细胞转化为β细胞。另外,也有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模拟禁食效果的饮食促进不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转化为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还有不少研究人员发现能够将胰腺外分泌细胞、肝脏细胞、皮肤细胞、胰腺导管细胞和胃幽门细胞等细胞转化为β细胞。因此,针对利用细胞重编程方法产生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近期取得的进展,小编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