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ri J Psych:认知行为疗法或许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甚微

世界健康组织一直在推荐一种名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如今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疗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2014-01-0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的通知

2012年12月10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2006年,国家局公布了在各省(区、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发业务的企业(以下称区域性批发企业)布局。

2013-01-04

屠呦呦的科学精神永不落伍

一大早起床,打开电视新闻,到处充满了81岁高龄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美国纽约领取了国际医学界著名的“拉斯克奖”的报道。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CELL杂志还专门以中文形式发表了评论文章《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http://www.cell.com/LaskerAward-Chinese,回顾了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的前前后后。

2012-02-09

Nature Neurosci:研究人员发现治疗精神分裂症新的药靶

2012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发现为什么某些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是有效的,而对一些病人是无效的原因。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该项研究将为开发一类以帮助治疗这种毁灭性的精神疾病的新的药物铺平道路。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一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其中30%的患者对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无响应。

2012-11-18

Mol Psychiat:研究人员找出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基因

近日,与一批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印第安纳大学为首的研究小组已确定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组,该研究产生一个分数用来表明一个人是否发展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使用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实验技术,并运用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研究中的数据,研究者成功地识别哪些病人会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哪些人不患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

2012-11-18

Biol Psych:基因GRIN3A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3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精神病专家就发现了在机体中积累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如果积累到异常高水平时就会使得个体产生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症状。和致幻药苯环利定(PCP)或者麦角酸二乙胺(LSD)相关的化学药物就可以解释为何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精神病一样的症状。

2013-03-16

Mol Psy:研究发现与日本人精神分裂症有关基因

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与日本人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一个基因。 藤田保健卫生大学教授岩田仲生等人采集了日本各地约66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约1.2万名健康人的染色体样本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一个人如果体内名为“NOTCH4”的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特定的类型,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将是正常人的约1.15倍。

2012-11-18

FASEB J:血样表观遗传变化可能指示精神分裂症

瑞典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中的表型遗传改变(又称DNA甲基化)。将来,这个新发现或许可用于开发出一种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单测试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我们最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之一,影响人口的1%。如果家庭成员有一个人患有这种疾病,那么其他人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风险会增加。

2012-11-18

Arch Gen Psychiatry: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导致严重的体重增加的相关基因

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多地在美国人群中运用,但抗精神病药物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包括体重迅速增加,尤其是对儿童而言在Zucker Hillside医院和Feinstein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基因与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发的体重增加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杂志上。 这项研究针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开展。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