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人类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人类个体发育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复杂有机体,但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
PLoS ONE:新研究发现可以根据代谢能力判断精子活性
由于医学的进步,体外受精成为日常医学实践的一部分。所谓的“游泳法”是一种精子纯化方法,它是作为体外选择精子的简单途径。该方法将最活跃的精子积累在上层相中,而将较低的精子留在下层相中。然而,这种方法如何能够区分不同质量的精子,其背后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研究人员开发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研究组开发的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HERA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19-13355-3)。论文题目为Assembly of chromosome-scale contigs by efficiently resolving
梅斯医访谈 | 对话信达生物首席商务官刘敏先生:国产抗癌药PD-1挺进医保目录,践行“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的使命
11月28日,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正式发布。信达生物抗肿瘤药PD-1产品信迪利单抗(达伯舒®)成功进入医保报销行列,药价降幅达63.7%。无论对肿瘤患者来说还是对整个中国医药行业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Science子刊:揭示蛋白CaVbeta1E维持肌肉质量机制
2019年11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骨骼肌是人体最丰富的组织(约占40%),在运动和重要功能(心率和呼吸)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衰老过程中,绝大多数人会出现肌肉数量、质量和强度的损失,这被称为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6年宣布这种导致残疾和依赖的状态为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索邦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的年轻肌肉和衰老肌肉
张锋/曹云霞鉴定了新的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TTC29
男性不育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中,精子质量下降,包括精子运动能力降低或外部形态畸形,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约占总不育群体的30%-50%。临床中对精子问题引发男性不育的诊断通常仅仅是描述性的、基于精液参数进行的分类,隐藏在精液表象后面的病因却复杂多样。弱畸精子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导致男性不育的疾病表型,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与遗传变异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作为弱畸精
养宠物好处多,不仅提高健康水平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试想一下,当我们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工作回到家中,如果有一个开心的“四脚”朋友在门口迎接,并且不时给一个大大的微笑的话,那该是多么好的缓解疲惫的方式啊。 的确,拥有宠物无疑是一生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它们给我们提供了“陪伴”和“笑容”。不过,养宠物的好处并不仅限于此。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饲养宠物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具有莫大的裨益,那么具体
权威报告:运用基于风险的监查 让临床试验质量审核更高效
最佳的临床试验监查方法,是侧重于关键需求的方法,而不是对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或数据完整性的所有问题全包全揽。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基于风险的监查(risk-based monitoring,RBM),或更为全面的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战略(risk-based quality management,RBQM)。FDA要求临床试验申办者,“提供监查,确保充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福利和安全,
番茄提取物可以提高精子质量!
2019年10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谢菲尔德大学的一项近日发表在的《欧洲营养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新研究发现,只要在煮熟的西红柿中添加一种化合物,就可以提高精子质量。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有生育问题的男性的前景,并带来更好的方法来减少现代生活对生殖健康的破坏性影响。在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约40%至50%是由于"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症。
2019进博会:辉瑞联合多位专家聚焦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关键十年”---整合经典与创新治疗方案、关注乳腺癌诊疗质量管理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之际,辉瑞举办“安然新生、全程守护—关键十年—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媒体座谈会”,联合乳腺癌领域多位临床专家与来自全国的数十家主流媒体聚焦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共同呼吁各界携手在2020-2030的“关键十年”中,以患者为中心、推动乳腺癌慢病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国内乳腺癌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2030”。图:徐兵河教授、付丽教授、殷咏梅教授、李进晖女士、信学铭先生共同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