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常见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会对肠道群、代谢组和肠屏障造成损伤,增加慢性炎症疾病风险

  0世纪中期以后,慢性炎症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与精加工食品消费的增加大致平行,这一事实表明,这类食品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促进炎症。精加工食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使用一种或多种乳化剂或增稠剂(以下简称乳化剂),添加它们是为了改善食品质地和延长保质期[1]。目前,常用的膳食乳化剂根据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产物如卵磷脂;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产物,如羧

2021-12-14

禾谷镰孢毒力因子的研究获进展

  禾谷镰孢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玉米赤霉茎腐病等农作物危害的重要病原真菌。近年来,禾谷镰孢菌感染引起的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该病原菌还会产生大量真菌毒素污染粮食,给人畜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禾谷镰孢菌侵染作物的毒力因子、分子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对于禾谷镰孢菌的防治手段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还没有完全有

2021-11-23

灵芝和桑黄食药抗神经炎症功能因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锦明教授团队在药食同源蘑菇功能因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两种人工栽培的灵芝、桑黄子实体中分子结构不同的两类代谢产物具有显着的抗神经炎活性和神经保护活性。研究成果分别以“Ganoderterpene A, a New Triterpenoid from Ganodermalucidum, Attenuat

2021-12-03

Science Advances:石墨烯生物支架用于抑制器官移植的炎症反应,提高移植细胞的生存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主要由于胰腺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造成血液循环中血糖含量紊乱。胰岛移植可用于治疗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进行的胰岛移植有两种:自身胰岛移植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然而在胰岛细胞移植中,高达60%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会立即失去生理活性,主要原因是来自即时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BMIR)。现阶段防止IBMIR的一种常

2021-11-24

Science:揭示铜绿假单胞合成荧假胞菌素C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如何利用铜来制造一种名为荧假胞菌素C(fluopsin C)的抗生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

2021-11-2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禾谷镰孢侵染小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威华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团队联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Biosynthesis of a new fusaoctaxin virulence factor in Fusarium graminea

2021-12-08

Gastroenterology:临床研究表明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会破坏肠道群和代谢环境

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即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改变了健康人的肠道环境,扰乱了有益细菌和营养物的水

2021-12-07

Infect & Immun:一种外用杀菌凝胶AB569或能潜在有效地杀灭抗生素耐药性病原

来自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一种名为AB569的外用药物,即酸化亚硝酸盐(acidified nitrite)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组合或能杀灭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同时还能增强多种烧伤类型的伤口愈合。

2021-12-08

JEV:揭示机体中肠道群之间“交流沟通”的分子机制

来自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的细菌能将其广泛的生物大分子打包成为小型胶囊,这些物质会通过血流会运送到机体中多个器官中,甚至还会被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所吸收和处理。研究者表示,他们新建立的方法或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并支持创新形式药物和疫苗运输的发展。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