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 Cell :细胞凋亡蛋白酶在突触消除中的作用
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罗振革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 Cell 在线发表了关于突触形成精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Caspase-3在突触消除中的作用
3月13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罗振革研究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Cell》在线发表了关于突触形成精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Caspase-3 Cleavage of Dishevelled Induces Elimination of Postsynaptic Structures”。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J Neurosci:张永清等脑肿瘤抑制因子调控突触发育研究获进展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特化结构。突触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和可塑性至关重要,突触发育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智力低下、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变性病等。因此,寻找和鉴定突触发育和功能调控基因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PLoS Genet:丁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Nat.Immunol:加科学家发现CD74指导MHC I受体连接病原体
近日,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分子途径,该分子途径使免疫细胞内的受体能够发现并标记试图侵入宿主的病原体的片段。这项关于CD74分子的作用的发现可帮助免疫学家进行治疗方法研究,以提供针对癌症、病毒及细菌的更有效的免疫反应,并研发更有效的疫苗。
J Neurosci:AGAP3调节突触的可塑性帮助记忆的形成于擦除
2013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开关,根据它检测到的信号可以增加或减少脑细胞的记忆形成。 研究人员说,蛋白AGAP3的双重角色意味着该蛋白质对于理解复杂的网络信号至关重要,他们的发现公布7月31号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
PNAS:帕金森中α-突触核蛋白磷酸化的发生时间
2013年8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线索并不总是指向有罪的一方。在帕金森氏病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当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通过酶转化时,这种疾病会加重。近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表明,相反,蛋白的这种转变往往可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制药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治疗方法。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