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orts:日研究发现导致神经病变性疼痛物质

近日,日本九州大学副教授津田诚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导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是一种编号为IRF8的蛋白质。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神经病变性疼痛是由于癌症和糖尿病等原因损伤神经而导致的慢性疼痛,患者非常痛苦,甚至穿衣服时轻碰身体,都会非常疼痛。 此前的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脑和脊髓中的小神经胶质细胞过度活跃,会产生使神经兴奋的物质,从而引起疼痛。

2012-11-18

Nature Medicine:纤维化病变的治疗策略

来自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的Jörg H W Distler研究组发现了一种孤儿核受体- NR4A1在负向调节TGF-B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015-02-07

全球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药物诞生,FDA批准罗氏Lucentis第四个适应症

罗氏Lucentis正与拜耳Eylea展开激烈竞争,Lucentis率先拿下DR适应症,标志着对Eylea的绝佳反击。但Eylea正步步逼近,罗氏必须抓住首发优势,竭尽全力快速抢占市场。

2015-02-13

PNAS: 新药能够保护AD病人受损突触

2013年6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美国Sanford-Burnham医药研究院科学家首次试验了一种药物,该药物能够使AD病人脑中突触功能得以恢复。该药物称之为NitroMemantine,与两个FDA认证的药物一起能够阻止AD病人脑中的一连串病理变化,包括神经元连接破坏,记忆损失和认知功能下降等。 突触是神经元相互连接的结构,AD病人中突触会随着病程越来越少。

2013-06-18

Nature:磷脂酰肌醇在突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发育过程中,调控突触的数量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组之前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一些神经因子能促进兴奋性突触形成。其中凝血酶敏感素能够诱导形成突触结构,但是所形成的突触不具备传导兴奋的功能。 在本文中,研究者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磷脂酰肌醇4(Gpc4)和磷脂酰肌醇6(Gpc6)能够诱导形成有功能的突触。

2012-11-18

FDA授予拜耳Eylea突破性疗法认定——有望成为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药物

Eylea有望成为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治疗药物,上月Eylea获FDA和欧盟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该药的第3个适应症。

2014-09-18

周围神经病变用药Amiket 三阶段临床研究获批

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批准EpiCept公司开始进行AmiKet的三阶段临床研究。 AmiKet是一种外用乳膏,由4%的阿米替林和2%的氯胺酮构成,专门用于治疗经过紫杉烷类疗法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 EpiCept 称AmiKet用于治疗CIPN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验证了其有很好的药效和安全性。

2012-02-03

默沙东9价HPV疫苗V503 III期研究预防97%的癌前病变

2013年11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默沙东(Merck & Co)11月4日公布了有关实验性9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V503的III期研究(Protocol 001)的疗效分析数据。 该关键性III期研究(Protocol 001)评价了V503(n=7099)在16-26岁女性中相对于4价HPV疫苗GARDASIL®的疗效、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013-11-06

癌症病变基因研究的里程碑——探索癌症起源

据BBC 8月14日的报道称,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癌症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已分析了21种癌症,其在健康组织中逐渐癌化的基因突变过程。这一研究的意义体现在能够让科学家更加了解癌症的遗传物质特征,从而可以开发出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法。 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癌症,光英国每天就有890人被确证为癌症患者。 找出导致突变的原因可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