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特异神经递质受体对大脑突触修剪至关重要

2013年1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华人博士张忠伟副教授领导的杰克逊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某个特定的神经递质受体在新生哺乳动物大脑中突触的修剪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早期发育阶段突触错误修剪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2013-01-01

JBC:首次发现Evi外切体在突触扣结释放的机制

Wnt信号在突触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Wnt被释放并作用到靶细胞的机制还未阐明。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Vivian Budnik等人建立了一个体内系统来阐明外切体释放机制,结果发现了与之有关的三种蛋白Rab11, Syntaxin 1A 和 Myosin5。相关研究发表于3月21日的美国《生化周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2012-11-18

:遗传发育所脑肿瘤抑制因子调控突触发育研究获进展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特化结构。突触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和可塑性至关重要,突触发育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智力低下、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变性病等。因此,寻找和鉴定突触发育和功能调控基因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2013-07-29

微型乳腺癌芯片瞄准亚洲市场 可放入内衣监测病变

美国内华达州数字健康创业公司First Warning Systems日前成功融资56万美元,公司表示,计划于2015年初推出可监测早期乳腺癌的传感器产品。

2014-04-24

Nature:磷脂酰肌醇在突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发育过程中,调控突触的数量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组之前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一些神经因子能促进兴奋性突触形成。其中凝血酶敏感素能够诱导形成突触结构,但是所形成的突触不具备传导兴奋的功能。 在本文中,研究者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磷脂酰肌醇4(Gpc4)和磷脂酰肌醇6(Gpc6)能够诱导形成有功能的突触。

2012-11-18

PNAS:揭示α突触核蛋白引发多系统萎缩患者大脑神经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一种名为α突触核蛋白的蛋白质可以引发多系统萎缩(MSA)患者机体的神经细胞死亡发生扩散。

2013-12-05

Nature:突触“内噬作用”的快速机制

膜从表面的迅速内化是“内噬作用”的第一步。

2013-12-12

NRR:老化过程中海马突触素的伴随下降

一项关于“Downregulation of caveolin-1 contributes to the synaptic plasticity deficit in the hippocampus of aged rats”的研究证实,窖蛋白(caveolin-1)可能是干预年龄依赖性突触可塑性下降的新靶点。

2013-12-08

PNAS:我国科学家阐明心脏多肽激素心房利钠肽抑制突触前神经递质传递的信号通路

2012年10月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PNA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Natriuretic peptides block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activating phosphodiesterase 2A and reducing presynaptic PKA activity的文章。

2012-11-18

Neurology:帕金森病患者α-突触核蛋白自身抗体水平较低

诊断和监测帕金森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甚为需要,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α-突触核蛋白 (α-Syn)。它是一种涉及帕金森病发病机理的蛋白质,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时与临床结果并不一致。近期在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了自身存在的抗α-Syn自身抗体。

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