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logy Spectrum:解析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导致寄主种子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生任昭宇和慕恩生物陈娟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高利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Cell Rep:遗传易感性或能为致病菌打开大门来加速人类克罗恩病的发生
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改变或许会为有害肠道菌群打开大门,从而引发驱动克罗恩病的炎症,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针对免疫系统障碍患者的靶向性疗法。
柳叶刀子刊:又一种致病菌加入到耐药大“菌”的行列
广泛耐药型伤寒不仅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等一线抗生素不敏感,而且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新型抗生素也越来越耐受。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揭示柑橘黄龙病菌分泌蛋白引起寄主坏死的机制
该文首次对原噬菌体区域进行系统的分泌蛋白分析和验证,并鉴定了原噬菌体区域的首个免疫激发子,为抗病育种及绿色防控奠定一定基础。
Nucleic Acids Research:浙江大学农学院马忠华团队合作发文揭示赤霉病菌适应小麦高铁环境的表观调控新机制
揭示了转录因子FgPacC介导小麦赤霉病菌适应寄主高铁环境的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病原菌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并为赤霉病防控新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Molecular Plant:研究揭示温度调控稻瘟病发生的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病原菌互作团队,揭示了温度影响稻瘟病发生的机制,为科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有效防控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到流行,取决于病原、寄主植物和环境因素三要素的综合作用,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全球气温升高是未来几十年
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逸及致病机制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新的免疫抑制基因MGF360-9L,证实了MGF360-9L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系统解释了该基因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Bio》。该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
Nature:我国科学家在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何祖华(He Zuhua)课题组报告了一个新的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并在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真菌广谱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