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陈迪/黄慧琳/梁洪青团队揭示m6A修饰抑制体细胞向生殖细胞转化的机制
该研究确定了一个 m6A-IGF2BP1-OTX2-MacroH2A.1-TFAP2C 信号轴,该信号轴限制了人类生殖细胞命运特化。
Science:利用新型 GPS 核磁共振方法揭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运动动态
利用 NMR,研究人员弥补了 GPCR 静态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差距。他们首次能够详细追踪这种受体在激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2025(第九届)细胞外囊泡前沿与转化大会(厦门站),领跑再生医学新赛道!
近年来,外泌体技术以其革命性的生物医学价值,正在大健康与医美领域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在医美领域,外泌体技术正推动行业从传统"表面护理"迈向"细胞级修复"的新时代。权威数据显示,全球外泌体医美市
Science:在密集种植的田地里,玉米植株利用一种挥发性气体来抵御害虫
论文指出,在密集种植的田间,芳樟醇如同警报信号,能促使邻近植株的根系增加茉莉酸盐等植物激素的合成。这进而导致更多苯并恶嗪类化合物渗出到根际土壤中。
Nature/Science两连发:David Baker团队中国博后利用AI“驯服”无序蛋白,攻克“不可成药”靶点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设计并生成能够精准结合内在无序蛋白/区域( IDP/IDR)的结合蛋白,精度达到原子级别,从而攻克“不可成药”的疾病靶点。
Cell子刊:我国学者利用牙菌斑微生物时空变化,实现儿童蛀牙的精准诊断和预测
这一高分辨率的幼儿龋齿(ECC)发展时空微生物图谱,在单颗牙齿层面厘清了龋齿的微生物病因,为每颗牙齿确定了特征性的微生物标志,并为针对特定牙齿的 ECC 预防策略奠定了基础。
我国学者成功解析“柑橘癌症”抗病机制,并利用AI找到防治药物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柑橘抗黄龙病的核心分子机制,阐明了由 PUB21-MYC2 组成的黄龙病抗性遗传回路,并利用 AI 辅助筛选出了稳定抗病蛋白 MYC2 的双功能肽——APP3-14。
我国学者成功解析“柑橘癌症”抗病机制,并利用AI找到防治药物
该研究首次解析了柑橘抗黄龙病的核心分子机制,阐明了由 PUB21-MYC2 组成的黄龙病抗性遗传回路,并利用 AI 辅助筛选出了稳定抗病蛋白 MYC2 的双功能肽——APP3-14。
Bone Res通过骨痂类器官研究揭示不同性别软骨向骨转化的独特机制
本研究利用骨痂类器官,发现不同供体骨痂类器官有两种软骨向骨转化途径,且受生物性别影响;同时确定分泌蛋白质组可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为骨组织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英矽智能再发Nature子刊:利用生成式AI设计口服抗癌药,已获批临床试验
该研究利用英矽智能的 AI 驱动的靶点发现平台 PandaOmics 和生成式 AI 药物设计平台 Chemstry42,成功设计出了一种新型 ENPP1 小分子抑制剂——ISM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