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利用新型 GPS 核磁共振方法揭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运动动态

  1. β-受体阻滞剂
  2. G 蛋白偶联受体
  3.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5-26 16:00

利用 NMR,研究人员弥补了 GPCR 静态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差距。他们首次能够详细追踪这种受体在激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味觉、疼痛或对压力的反应--人体几乎所有的基本功能都受一类名为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分子开关调节。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类 GPCR 的基本作用机制。他们利用一种类似于地球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方法,跟踪了 GPCR 的运动,并观察到了它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设计药物提供了指导。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GPCR 嵌在细胞膜上,将信号从细胞外部传递到细胞内部。由于GPCR种类繁多,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都以其为作用靶点,如止痛药、心脏病药物,甚至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塞马格鲁肽(semaglutide)注射液。事实上,在所有获批药物中,约有三分之一以 GPCR 为作用靶点。

新型 GPS 核磁共振 (NMR) 方法揭示受体功能

尽管这些受体非常重要,但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仍然是一个谜。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研究员Fengjie Wu博士说,“我们对 GPCR 如何传递来自各种配体的信息知之甚少。我们开发了这种新型 GPS NMR 方法,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这类受体是如何移动的。”

详细了解 GPCR 的功能对于开发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药物至关重要。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这是一种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GPCR,是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靶点。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利用 GPS NMR 技术,他们精确地确定了该受体中约一百个位点的位置(就像 GPS 确定汽车的位置一样),并监测了它们在激活过程中的运动。

动态受体:不仅仅是开启或关闭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受体并不是简单地在静态的“关闭”和“开启”状态之间切换。相反,它处于非活性(inactive)、前活性(preactive)和活性(active)状态之间的动态构象平衡状态。药物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等激动剂的结合会使这种受体更趋向于活性状态,而β-受体阻滞剂则基本上将这种受体锁定在非活性状态。

溶液核磁共振高分辨率检测GPCR动力学

Wu解释说,“我们终于可以确定这种受体如何在其功能状态之间转换。我们甚至可以确定一个高度保守的中央微开关来控制这些状态。”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受体的信号输出可以通过非常小的原子修饰进行微调。Wu说,“要真正了解这种受体是如何工作的,就必须深入到原子水平,观察其在应对扰动时的运动。”

指导药物设计

利用 NMR,研究人员弥补了 GPCR 静态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差距。他们首次能够详细追踪这种受体在激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Stephan Grzesiek 教授说,“经过 20 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这种受体运动的非常精细的细节。”

Wu补充说,“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如今了解了药物结合如何调节这种受体的基本机制。这些知识可能为设计具有预期效果的药物提供指导。”(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Feng-Jie Wu et al, Activation dynamics traced through a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by 81 1H-15N NMR probes,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q91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