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抑制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刘静药学团队研发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小分子抑制剂IHMT-TRK-284。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药物化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TRK主要包括TRKA、TRKB和TRKC三个亚型,分别由NTRK1、NTRK2和NTRK3
科研人员开发出形状记忆多通道神经修复导管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中心研究员赵晓丽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教授范存义团队合作,研发出基于形状记忆纳米纤维膜构建的快速自成型多通道神经导管,促进神经突触的延伸生长及周围神经长段缺损的修复。相关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Multichannel Nerve Guidance Conduit Base
“药”聚兰州,“园”梦未来 ——后疫情时代,洞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 新变革 新趋势 新机遇
2020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The 4th CBPCA Annual Conference 2020) 尊敬的 先生/女士:在国家产业宏观思路指引下,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伴随医改深化
科研人员研发出自助式视力筛查仪及视力健康管理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戴亚康课题组研制出自助式视力筛查仪及配套的视力健康管理系统,可为学校、家庭和视力保健等机构高效、智能化开展学生近视筛查和视力健康管理赋能。自助式视力筛查仪根据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中的近视力表视标数据和测试距离自主设计,视力检测范围为4.0至5.2,视力检测精度为±0.1,平均检测时间为1分钟,经苏州
美国科研人员研究使用肠道微生物组作为控制蓝耳病的工具
美国农业部资助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使用肠道微生物组控制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的研究。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是猪群重要经济性疾病,该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往往引起继发感染,造成猪的多病原肺炎,在生长猪中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尽管有商品疫苗用于减轻该病毒给猪带来的影响,但是当前可用疫苗通常被认为不足以实现对疾病的控制。因此存在寻找替代性控制
科研人员研制出针对慢性白血病靶向药物的长效纳米制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刘静团队在针对BCR-ABL突变的激酶靶向药物制剂领域取得进展,发展了一种长循环高选择性纳米制剂,可以有效延长给药周期,提高药物安全性。目前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上。慢性粒细
《柳叶刀》子刊:20年中国肿瘤免疫疗法临床开发呈现这三大趋势
过去10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许多类型癌症的治疗标准,也标志着现代免疫疗法用于肿瘤学的新时代。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团队在《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论文,回顾了近20年间肿瘤免疫疗法临床试验在中国的发展。这项研究基于中国国家权威数据库——药物临床试验登
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保护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组织,缺乏自愈能力,损伤后很难自我修复。半月板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半月板白区损伤的修复更让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人工合成类材料对半月板进行修复,但人工合成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足,且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开发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生物活性的材料用于临床较为迫切。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自然》封面:不需要休息……无情的科研机器来了,8天做了将近700个实验!
今日,《自然》封面报道了一篇引人关注的文章。来自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智能科学机器人”,能自己决定做什么实验,且能一周工作7天,周末无休……从外观上看,这个机器人虽然没有人形,但和人类的尺寸差不多,所以能在普通的实验室里工作,使用人类科学家使用的工具。然而和人类科学家不一样,这个机器人是个4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