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微型设备改善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微型设备来帮助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开发新型疾病疗法等,比如微型显微镜、微型胶囊等,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 Commun:微型显微镜帮助揭示大脑疾病的发生机理doi:10.1038/s41467-018-07926-z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相对便宜的便携式迷你显微镜,可以提高科学家对活体小鼠大脑

2019-06-26

开发出一种更好地包埋胰岛细胞的可植入设备

2019年6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当将医疗设备植入体内时,免疫系统经常发起攻击,在这种设备周围产生瘢痕组织。这种称为纤维化(fibrosis)的组织聚集可能会干扰这种设备的功能。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将形成结晶的免疫抑制药物整合到医疗设备中就可阻止纤维化发生。在植入后,这种药物缓慢地释放,从而抑制这种设备周围区域中的免疫反应。相

2019-06-28

Science子刊:激光设备Cytophone可检测甚至杀死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有潜力改善黑色素瘤筛查和治疗

2019年6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将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这可以揭示癌症正在生长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能够将一种激光设备瞄准皮肤癌患者的手,并检测这些稀缺的在血液中流动的肿瘤细胞。这种设备有朝一日可能能够改善对黑色素瘤的筛查。它还可能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是否有效,甚通过杀死这些在血液中漫游的细胞来抑制原发性肿瘤的扩散。相关

2019-06-22

悉尼大学:革新性呼吸酮检测设备或可取代糖尿病针刺测试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根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居世界首位。糖尿病患者需要随时掌握自己的血液状况,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采血监测血液水平。而近期来自悉尼大学、澳科环球(AusMed Global)和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在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上推出了一款突破性的呼吸酮分析仪,并即将应用于临床试验,在未来几年或可以通过呼吸检测替

2019-06-12

十五年先驱科研成果首次公开:微生态研究进展

2019年6月13日,上海——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举办肌肤微生态探索日,首次在中国揭开肌肤微生物的奥秘,并展示了肌肤微生态与肌肤健康间的重要联系,和集团超过十五年的科研进展,为行业步入创新新纪元带来启发。人体:“微生物居民”栖息的移动生态微生态(又称微生物组),指特定环境(如人体)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以及其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环境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

2019-06-13

英国推动空间技术转化应用开发便携式3D医疗X射线设备

 英国国家航天局出资100万英镑,资助一款基于星系观测技术的先进便携式3D医疗X射线设备项目。该小型化、便携式设备具备联网功能,可使医生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现场扫描,将使医生能更全面观察疑似有肿瘤生长的部位,提高诊断效率。该项目由英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倡议于2018年6月启动。为迎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70周年,应对长期健康管理挑战,项目要求创新者竞标400万英镑,将最初为太

2019-06-06

科研人员研发出基于多极磁镊的机器人细胞内部操作与测量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民领导的先进机器人团队与多伦多大学教授孙钰的先进微纳系统实验室合作在微纳机器人方面开展研究,研究基于多极磁镊的机器人细胞内部操作与测量,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Sci. Robot. (2019), 4, eaav6180)。在细胞内部对其结构的直接操作和测量是理解亚细胞和亚组织活动的重要手段,可用于疾病诊断、发展新治疗方法。相对于细胞外部的

2019-06-09

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c-KIT激酶耐药突变选择性抑制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静课题组和刘青松课题组研发出新型c-KIT激酶耐药突变(c-KIT T670I)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CHMFL-KIT-033。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药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胃肠间质瘤(GISTs)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胃肠道癌症,c-KIT激酶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在胃肠间质瘤的发生发展

2019-05-23

科研人员发现致命水母毒液“解药”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组筛查的方法发现,一种已有药物可阻止被具有致命毒性的澳大利亚箱形水母蜇伤后出现的部分症状。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之一,蜇人后其毒素会使人皮肤坏死并伴随剧痛,还会侵入人的心脏,使人在短时间内因心脏停搏而死亡。一只箱形水母体内携带的毒液足够致60人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其毒液的特效药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2019-05-09

重庆一科研成果让“个性化”药物成为可能

 走进重庆大学药学院的实验室,研究员李亦舟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了一只放满小试管的盒子。他举起其中一支管说:“这里面装了三千五百万个不同化合物。”这就是近日,李亦舟实验室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Dario Neri教授实验室合作,通过DNA编码分子库技术获得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将推动新药研发的进程,还让“个性化药物”定制变成可能,将来老百姓或能买到“专属”自己的药物。数月就能完成亿级分子量

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