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多和实质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持续进展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呼吸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如何延缓甚至逆转肺纤维化进展一直是呼吸病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项鹏课题组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时悦课题组在European Res
科研人员发表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长文评述
鱼类生物学发展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关于全球食品安全的需求,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这促进了理论创新,并为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和世界鱼类供给及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上,发表了题为《在基因组资源快速增长和粮
科研人员开发出可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电极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纳中心研究员吴天准团队研发出一种普适于神经界面、水氧化及抗生物污染的功能化电极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Platinum Nanocrystal Assisted by Low-Content Iridium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Electr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科研人员揭示牦牛睾丸性成熟过程中m6A修饰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随着牦牛性成熟的完成,牦牛睾丸的甲基化水平逐渐增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N6-甲基腺苷是真核生物中最突出的信使核糖核酸修饰,近年来,研究证实了N6-甲
默沙东与中国癌症基金会宣布HPV疫苗捐赠计划,加速消除宫颈癌
HPV感染和由此导致的宫颈癌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一大挑战。2021年ICO/IARC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在中国15到44岁的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并已成为中国该年龄段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科研人员开发全新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事件预测方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魏冬青课题组在生物信息学顶级刊物《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11.622)上发表题为“MDF-SA-DDI: predicting drug–drug interaction events based on multi-source drug fusion, multi-source f
Nature:科研人员阐明史前泛欧亚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的粟作农业人群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直是人类学研究关心的终极命题。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还不足以全面阐明人类及其文化的演化史。史前人类说何种语言,这些语言又如何一步一步传播、扩散?各类语言在扩散的过程中是否发生过人群的基因交流和不同文化的演替?语言扩散、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三者有怎样的关系?语言学、考古学和古DNA被认为是研究古代人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科研人员揭示地膜残留短期微生物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开展了地膜残留短期影响与生物降解研究,揭示了棉田地膜微塑料残留在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规律,挖掘出一些具有潜在地膜微塑料降解功能的细菌,为陆地土壤中微塑料残留的安全性评估和农业面源污染降解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