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氧感知通路”打开药研新世界,首款新药已率先在中国上市创多项记录
诺奖“氧感知通路”应用新药—罗沙司他去年已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被赋予“三首”殊荣,将为慢性肾病患者的贫血治疗带来全新突破。 10月7日,美英三位科学家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门扎,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可用性”。 事实上,三位科学家的相关临床应用研究已在中国落地,源于低氧诱导因子(HIF)的发现,首个低氧诱导因子药物新药
2019年搞笑诺贝尔奖:吃意大利披萨竟能降低死亡率?
北京时间9月13日,第29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举行,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又有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奖项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医学奖获奖者:Silvano Gallus获奖研究:研究表明,吃披萨或能够帮助预防疾病并降低死亡风险,但前提是要在意大利境内食用在意大利制作的披萨。通过多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摄入意大利披萨或能帮助预防癌症、降低人群患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同时还能降低患乳腺
诺奖风向标:WNT信号通路重要研究成果!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迄今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9位在获奖两年内即斩获诺奖,因此引文桂冠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诺奖风向标。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Hans Clevers教授就获得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其因针对Wnt信号通路及其在干细胞和癌症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药物测试的环境,可以在不使用细胞系或实验动物的情况下进行药物
吴以岭院士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为表彰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模范人物,同时激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投身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年9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表彰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图:中国
Fluidigm科学家荣膺2019年HUPO科学技术奖
2019年9月18日,国际蛋白质组学会(HUPO)宣布,CyTOF®技术的发明者Dr. Scott Tanner, Dr. Vladimir Baranov, Dr. Olga Ornatsky 和 Dr. Dmitry Bandura以及Fluidigm公司荣膺2019年国际蛋白质组学会(HUPO)科学技术奖,表彰其对CyTOF®技术、产品及工作流程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增进对人类
诺奖风向标:近年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重大成果!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迄今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9位在获奖两年内即斩获诺奖,因此引文桂冠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诺奖风向标。来自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中心的研究者John W. Kappler和Philippa Marrack就获得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奖”,其因通过在胸腺中的克隆消除发现了T细胞的耐受性,从而更深入地对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和
迈百瑞荣获2019年ADC药物CMO全球成长卓越领导奖
近日,著名的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公司”)宣布烟台迈百瑞国际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百瑞”)荣获2019年Frost&Sullivan ADC药物CMO全球成长卓越领导奖,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迈百瑞团队出席颁奖典礼并分享了ADC药物CDMO领域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划。迈百瑞CEO陈巍博士表示,基于
2019麦克阿瑟天才奖出炉 5位生物学家上榜
日前,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的获奖名单。今年总计有26位杰出人士获奖,其中5位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的科学家获此殊荣。麦克阿瑟奖又被称为“麦克阿瑟天才奖”,旨在表彰和鼓励个人的创造力。今年基金会总裁John Palfrey先生评价道:“从解决气候变化的后果到进一步理解人类行为,到融合不同形
巨翊科技打造CDMO新模式,赋能全球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2019年9月25-27日,备受业界瞩目的2019年Medtec中国展暨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3个国家的领军供应商,150家多家参展企业,聚焦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原材料、精密零部件、制造设备、加工技术、合同定制、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等服务,共同探讨技术难点,体验最新产品和服务。 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医疗器械委托研发及生产
香港科技大学破解大肠杆菌素致癌机制
香港科技大学17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破解了人类体内大肠杆菌释放的“大肠杆菌素-645”引致大肠癌的机制,有助推动预防大肠癌的研究。据科大研究人员介绍,虽然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调节免疫系统,但它们产生的大肠杆菌素是一种基因毒性化合物,能破坏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增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由于这种化合物浓度低、状态不稳定以及生物合成反应路径过于复杂,科学家一直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