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见病多层次保障体系2.0时代,寻找药物可及性和行业发展的平衡
罕见病人群健康是全民健康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罕见病领域的保障机制需根据其特殊性进行多元化支付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Science子刊:肠道丁酸代谢菌失衡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发展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破坏,全身器官受累,以及自身抗体滴度升高,例如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类风湿发病相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晰。个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高度多样性,极大影响疾病相关的微生物特征识别。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ell Reports: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题组揭示脊椎动物分支形态发生的新机制
北京时间2022年2月16日凌晨,上海科技大学吕鹏飞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LGL1 binds to Integrin β1 and inhib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to promote epithelial branching in the mammary glan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王立平团队评估发展和演化对于序列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近日,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空间序列的工作记忆:对于顺序和关系结构编码的发育和演化因素》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通过行为学分析和建模发现,
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回顾 | 医疗器械篇
2021年疫情全球蔓延,中国积极应对。在逐渐消除Delta影响的同时,又直面Omicron。与疫情反复相似,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2021年经历周期性波折,从春节后的集体爆发,多赛道涌现高额度融资,二季度纷纷交表,到下半年瞬息万变,乃至“谈IPO色变”。
Advanced Science:研究揭示环形RNA促进相分离调控肿瘤发展分子机制
环形RNA是由pre-m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在生物体内可发挥miRNA海绵、结合蛋白以及翻译成短肽等分子功能来调控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与线性mRNA相比,环形RNA独特的环状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细胞内可更稳定地存在。因此,环形RNA更适合作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目前,大部分环形RNA在肿瘤发生发
电子科技大学林媛团队等开发促进伤口愈合的带电薄膜贴片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促进伤口更快愈合的方法,以减少伤者经历疼痛的时间长度和感染的风险。之前的研究表明,对伤口施加电流可以加快愈合速度。然而这种方法要用到笨重且复杂的机器,因此实用性受到很大限制。近期,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林媛、姚光、电子工程学院黄林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A pro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揭示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特点
内隐社会认知是三十年来社会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内隐社会认知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但是,内隐社会认知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可变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慢学习过程理论(slow learning process)认为,内隐社会认知是个体成长过程
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回顾|医药及生物技术篇
从全球来看,肿瘤、呼吸系统和感染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和代谢领域的慢性病等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的疾病。人类也从未停下寻找、研发攻克这些疾病方法的脚步。
深耕细胞科学,新西兰MitoQ引领行业发展
2022年1月19日——上海,面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21年,全球细胞科技品牌MitoQ再次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从品牌建立以来,MitoQ不断以突破创新应对大环境的变化,不懈地发展、开拓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