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idigm科学家荣膺2019年HUPO科学技术奖
2019年9月18日,国际蛋白质组学会(HUPO)宣布,CyTOF®技术的发明者Dr. Scott Tanner, Dr. Vladimir Baranov, Dr. Olga Ornatsky 和 Dr. Dmitry Bandura以及Fluidigm公司荣膺2019年国际蛋白质组学会(HUPO)科学技术奖,表彰其对CyTOF®技术、产品及工作流程的开发和商业化以增进对人类
屠呦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公布201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屠呦呦。该奖项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研究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机构。今年是该奖项的第五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告中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获奖。她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我国科学家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
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0年度爱明诺夫奖授予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研究领域的两位科学家,奖励他们在“理解生物氧化还原金属簇方面做出的原创性贡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研究员因在研究植物和光合细菌“光系统 II”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此奖项,是获得该奖的第二位中国籍科学家。酶是推动所有生物体系中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光系统 II的存在,绿色植物和蓝藻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并利用太
Mol Ther:科学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治疗宫颈癌
2019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Therap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里菲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借助CRISPR-Cas9技术利用隐形纳米颗粒成功在体内靶向作用并对小鼠的宫颈癌进行了治疗。图片来源:Griffith University研究者Nigel McMillan教授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成功治疗癌症的例子;这
我国科学家实现单细胞表观组学新突破:两种革新单细胞ChIP-seq技术解码细胞命运决定机制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重点专项(批准号:2017YFA0103402)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何爱彬课题组近期突破单细胞表观遗传研究的瓶颈,开发了两种具有普适性、操作简单、风格迥异的单细胞ChIP-seq技术,可适应于不同课题研究需要,解析发育与疾病状态下细胞命运决定调控机制。这两项技术分别于2019年8月27日在Molecular Cell和201
2020年“科学突破奖”揭晓 五位生物科学家获殊荣
6日,有“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揭晓了2020年的获奖名单。5名科学家摘得“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 in Life Sciences)的桂冠。科学突破奖是一项全球性科学奖项,由谷歌共同创始人Sergey Brin先生、俄罗斯企业家Yuri Milner与Julia Milner夫妇、Facebook共同创始人Ma
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京举行
2019年8月17日,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19)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大会经过1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品牌会议,成为全球从事纳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纳米企业放眼全球、展示竞争实力、开发新兴市场的竞合平台。本次会议将继续秉承其加强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具有成熟形态的机体组织器官?
2019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直接利用细胞和聚合物材料的活性油墨打印器官样、细胞致密组织的前景更加广阔,当活性油墨被置于生理条件下时,细胞就会在聚合物基质上施加机械力并动态改变墨水的形状和机械性质,为了帮助3D打印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研究人员就需要对活性墨水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理解,以便其一旦被放入培养基中就能够有效预测并控制形状的演变。图片来源:Mo
我国科学家开发可应用于大幅清除蚊媒种群突破性新技术
2019年7月18日,来自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奚志勇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以长文形式线上发表了题为Incompatible 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 combined eliminate mosquitoes的文章,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IIT-SIT相结合对蚊媒种群进行区域性控制的可行性。在本次研究中,奚志勇团队通过人工转染建立了
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威团队开拓测量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新技术
许多基因组处理反应,包括转录、复制和修复,都会产生DNA旋转。直接测量DNA旋转的方法,如转子珠跟踪、角度光学捕获和磁性镊子,有助于揭示一系列基因组加工酶的作用机制,包括RNA聚合酶(RNAP),gyrase,病毒DNA包装机器和DNA重组酶。尽管旋转测量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基因组处理反应的理解,但测量DNA旋转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方法的时间分辨率不足以跟踪在生理条件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