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是如何迁移的?

炎症反应一般由血管化组织的损伤引起,它能够通过清除微生物,愈合伤口实现机体的稳态控制。然而,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也能够引发机体的病变。因此,我们需要对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机制有系统的了解。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炎症组织内部的信号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想从中找出某一条清晰的线索是比较困难的。

2015-05-14

nature:炎症反应中Th17向Treg分化

我们都知道CD4+ T细胞在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刺激之后会发生分化,从而产生Th1,Th2,Th17以及Treg等不同类型的效应T细胞。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化特征分子,比如Th1的标志性转录因子为T-bet;Th2为GATA-3,Th17为RORγt;

2015-05-04

Immunity:肠道微生物关键毒素促进炎症反应

众所周知,我们的肠道内部寄生者大量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最人体是有益的。比如细菌分泌的维生素以及短链脂肪酸能够促进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同时,宿主也进化出一些手段来避免不正常的肠道炎症反应。比如肠道上皮覆盖的粘膜层以及抗菌肽能够有效阻止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过分接触。

2015-04-24

Cell:革兰氏阴性菌诱发炎症反应机制新解

7月20日,Cell杂志在线报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通过TRIF信号途径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炎症反应。 由于可引发"败血症综合征",一种全身性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革兰氏阴性菌全身性感染以高死亡率著称。虽然大家公认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始于Toll样受体4对内毒素的识别,但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2012-11-18

ATV:高平进等血管外膜介导炎症反应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和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高平进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VEGF-induced Osteopontin Expression Mediates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Neoi

2012-11-18

Commun:遗传与生活方式对炎症反应和癌症有非常大的影响

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大规模的研究遗传、临床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在血流中蛋白质含量水平的意义。

2014-08-27

PNAS:简单的技巧便可激活机体自主神经系统抑制免疫反应发生

在一些简单的技巧,比如呼吸锻炼、气功以及重复暴露于寒冷中等的帮助下,我们机体自身就可以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并且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近日,来自荷兰内梅亨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机体发生该机制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2014-05-08

Mayo Clin Proce:炎症或可引发个体髋关节术后的神经损伤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指出,髋关节手术后的神经损伤或许会引发个体出现炎症反应。

2014-05-07

细胞死亡后的炎症反应并未停止

科学家发现细胞死亡后的炎症反应并未停止,可能指导新疾病疗法的开发。

2014-06-25

Cell Host & Micro:开发出监视机体感染炎症应答反应的3D成像技术

2012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研究者指出,一种揭示人体针对感染产生的免疫效应和识别涉及免疫反应蛋白质的3D成像技术可以为未来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标志物和新型的药物开发思路。研究者结合了磁共振成像(MRI)和质谱成像技术来显现小鼠对于细菌感染所产生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