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lectroCore的非创迷走神经刺激器有望成为丛集头痛的一种新型的、有效的、耐受良好的治疗

纽约--(美国商业资讯)--在柏林召开的INS(国际神经调控学会)第11届世界大会上呈报的一项开放研究结果显示,非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的收益有临床意义,这表现为急性丛集性头痛缓解所需的时间缩短和发作频率降低。 该项开放试验由皇家自由伦敦NHS信托基金会代表英国和爱尔兰的两家单位开展,试验报告由Alexander Nesbitt医生和Juana Marin医生呈报。

2013-06-26

Cell Death Differ:Jmjd3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中的调控机制

近日,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健康所最新研究成果,揭示Jmjd3在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中的分子学调控机制。

2013-11-15

NRR:分化使HT22神经元对兴奋毒性更敏感

HT22细胞已经被证实具有胆碱能神经元性质,能表达有活性的基本的胆碱能标志,是一种较好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从最初开始,HT22细胞便作为一种永生化细胞模型来使用,未分化状态的HT22细胞特性已经被研究得较为充分。2009年有人第一次研究分化后的HT22细胞的特性:更加接近于成熟神经元,具有更长更丰富的轴突突起,显示出更多有功能的胆碱能性质。

2013-06-20

BioDelivery获得Arcion糖尿病神经痛药物全球销售权

2013年3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 BioDelivery公司与Arcion制药公司达成一项协议,BioDelivery将获得Arcion制药公司研发的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的药物。尽管这项药物目前正处于二期研究阶段,但BioDeliver公司表示公司将可能凭借这种药物获得高达3亿美元的销售额。

2013-03-27

J Neurol Sci:多发性硬化症中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多发性硬化症(英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一般在20至40岁,女性发病人数两倍于男性。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人认为是一种代谢依赖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

2012-11-18

Nature:解析成神经管细胞瘤基因组复杂

7月25日,Nature杂志以开放论文的形式在线报道了,科学家对成神经管细胞瘤四个不同亚型的基因组特性的深入解析结果。 成神经管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生长的肿瘤,起源于小脑和延髓/脑干中。它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并显示出显著的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尽管最近在治疗上获得进展,仍有约40%儿童患者的肿瘤复发,30%将死于该疾病。 即使是那些生存下来的患者,生活质量也显著降低。

2012-11-18

J NEUROSCI:新药通过抑制大脑炎症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美国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开发的一类新的药物,初步显示出对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和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是通过减少大脑的炎症实现的。西北大学最近获批了这一类新药的专利,并已授权生物技术公司完成了首次1期临床试验。 该类药物针对一类特定类型的大脑炎症。这种炎症是这些神经系统疾病和脑外伤和中风的一个共同特点。

2012-11-18

Nat Immunol:理解杀伤T细胞识别神经纤维隔离体或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

2013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被误导的杀伤性T细胞或许是多发性硬化病人大脑和脊柱持续性组织损伤发病所缺失的环节。细胞毒性T细胞俗称为CD8+ T细胞,其是机体中抵御疾病的一种白细胞。 多发性硬化的主要特征为炎性损害可以破坏炎性部位周围的神经纤维,而且可以破坏轴突,受影响的神经便不会再有效传输信号了。

2013-01-14

Neural Regen Res:白血病抑制因子干预脑梗死小鼠内源神经干细胞增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 Res杂志于2012年7月19期出版的一项关于“Effects o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free radicals and endogenous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2012-11-18

Mol Psychiatr:神经影像学技术捕捉可卡因对脑血流的破坏影响

中风是可卡因滥用引起的最严重的医学风险。研究指出,可卡因的血管作用能破坏大脑血流(CBF),从而促使可卡因滥用者发生中风。因为对可卡因滥用性脑血管变化的基本机制缺乏认识,还没有发现此类中风的有效疗法。目前,神经影像学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于卡因诱导性限制性大脑血流的基本机制可以揭示一些有限的线索。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