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发布哈佛新研究:社会疏远措施或需持续至2022年

2003年,席卷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冠状病毒SARS-CoV在夏天戛然而止,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大众眼前。17年后的今天,随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的肆虐,人们期望它也能够随着夏天的到来而消失。然而,SARS-COV-2已经影响了全球200多万人并且仍在继续蔓延的现实却表明,疫情今夏结束不太可能。同时,有学者认为,与SARS相比,此次的

2020-04-22

在单细胞环境中发现遗传连锁反应!

2020年4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进展揭示了许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但医生和研究人员仍然面临着将这些突变与实际致病过程联系起来的棘手挑战。再加上单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它能在特定时刻检测每个细胞的基因和/或蛋白质的表达,这项任务变得更加艰巨。现在,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

2020-04-23

哈佛新冠研究:生活在高污染环境下的群体病亡风险更高

 近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高污染环境下的低收入人群与少数族裔或更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病亡。据美国《国会山报》12日报道,哈佛大学一项有关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发现,生活在空气污染程度更高、水资源匮乏等地区的低收入群体与少数族裔(如非洲裔、拉丁裔)群体死于新冠病毒的风险更高。《国会山报》指出,该研究结果与此前为数众多的研究结果相呼应,即生活在高

2020-04-16

Science:新研究解释了中国采取的社会隔离等措施导致COVID-19病例数量在指数增长后快速下降

2020年4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中国,经检测为COVID-19阳性的病例数最初呈指数增长,但随后下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项目组负责人、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授Dirk Brockmann博士和他的博士后研究员Benjamin F. Maier开发出一种考虑了社会隔离(social distancing)和其他措施的影响的扩

2020-04-12

研究揭示纳米材料环境转化过程对生态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课题组以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藻类为受试对象,应用光谱技术对纳米氧化锌在含磷水体中的转化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了环境物质转化过程对小球藻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相关成果已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 nano 接收发表。随着纳米科技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对环境和

2020-04-04

研究揭示麻雀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新机制

物种如何快速、有效地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是其生存和种群拓殖的必要条件。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代表着世界上最严酷的高原环境之一,然而许多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以往人们对鸟类、动物和人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型分化后期的高分化群体,高原适应过程的初始阶段仍不清楚。研究人员通过对常见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群体基因组研究,结合转录组、心肌、飞行肌

2020-03-24

社会有何影响?

2020年3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冠状病毒的威胁突然变得更近了。过去几天,韩国、伊朗和意大利的病例数量迅速增加。现在,这种病毒已正式成为一种流行病,它已被证明善于跨越国界,在100多个国家报告了确诊病例。面对这场不断升级的疫情,很难判断我们应该有多担心。冠状病毒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威胁?这次暴发的更广泛的社会风险是什么?个

2020-03-20

J Commun Psycho:居住环境或许影响孩子行为

根据《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的最新研究,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家庭的婴儿更容易表现出愤怒和沮丧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在大城市出生的婴儿通常不那么忙碌,也不会受到护理人员的限制的困扰。

2020-03-20

Science突破:开发新技术对免疫细胞微环境进行成像

2020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为了开发针对特定细胞表面蛋白的药物,了解它附近的其他蛋白是很有帮助的。许多疾病的病理可以通过阐明局部的生物分子网络或微环境来理解。为此,酶接近标记平台(enzymatic proximity labeling platform)被广泛应用于绘制亚细胞结构中更广泛的空间关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更精确

2020-03-13

靶向白血病微环境治疗白血病取得进展

骨髓是成体造血生发中枢。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微环境失去支撑正常造血功能。白血病破坏的骨髓微环境能否被修复?修复后能否遏制白血病进展?这些问题一直没有答案。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课题组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程涛课题组等多家研究团队历时七年合作攻关,在靶向白血病微环境治疗白血病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在Leuke

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