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表面携带特定过敏原和抗Siglec-6抗体的纳米颗粒可抑制过敏反应,在小鼠实验中成功率为100%
当Scott团队将他们开发的纳米颗粒与抗体混合时,接近100%的抗体成功地附着在纳米颗粒上,而不会失去与特定靶标结合的能力。
Nat Commun : 浙江大学刘先宝/王建安/任探琛利用靶向PAR2的磁性纳米载体,增强主动脉瓣药物递送以缓解钙化
由于对外源性磁场(EMF)的响应性,非侵入性和可穿透组织的,基于磁性纳米颗粒(MNP)的药物递送系统备受期待,尤其是针对深层组织。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人员提出纳米材料医学功能预测的理论模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
《自然》子刊:华人科学家找到了可增强免疫应答的新型脂质纳米颗粒!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筛选LNP配方的方法,并通过体内外研究验证了一个好的LNP配方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还能调节辅助T细胞应答,增强免疫应答的能力。
Nature子刊:钟超/谭验/周佳海团队搭建新型“活材料”设计的“IT+BT”新范式
该研究通过利用IT技术,实现了对自然界中生产生物聚合物菌株的的挖掘、分类以及分析,可以快速为用户找到易工程的非致病菌株作为新型“活材料”构筑的底盘细胞
脂质聚合物混合纳米颗粒可能成为癌症治疗量身定制的下一代方法
癌症是所有健康问题中高度分级和广泛传播的疾病,是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原因。2018年发现了1800多万癌症患者,其中900多万人死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
推进纳米技术以改善靶向癌症治疗:克服临床实施中的障碍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长期以来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新的方法来克服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这些治疗方法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低值-碳原料生物合成单细胞蛋白方面获进展
传统微生物生产菌体蛋白存在低值原料的转化效率和速率低、蛋白质合成能力不足等问题。巴斯德毕赤酵母由于具有天然的甲醇同化能力被认为是生产甲醇单细胞蛋白(SCP)的理想宿主
Nature子刊:聂广军/赵潇团队使用细菌来源纳米囊泡增强肿瘤疫苗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基于OMV的纳米颗粒在诱导训练免疫以增强肿瘤疫苗免疫效果中的作用。这种免疫动员策略,利用来自细菌的天然纳米囊泡来改变基础固有免疫功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积极引导疫苗诱导的适应性
常凌乾团队开发纳米电穿孔-DNA张力传感系统,用于评估癌症耐药性
以抗肿瘤药物DOX作为药物模型,并采用A549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细胞模型进一步验证了NDT平台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