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发展出利用生物质合成共聚酯单体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研究员张涛与研究员王爱琴/李宁团队,联合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DNL0603)王峰团队,发展出一种利用乙醛和丙烯酸酯的生物质合成共聚酯单体新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性质可调的共聚酯需求越来越高。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2021-12-16

内源性大麻素介导肠道产生抗炎物质 减少炎症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这主要是因为运动会让身体产生类似大麻的物质,称为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EC),科学家已知有两种主要类型,即Anandamide和2-AG(2-花生四烯酰基甘油),它们结合特定受体并引发细胞信号。EC系统由 EC及其受体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2021-12-01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一种抗Dox心脏毒性的候选植物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阿霉素(Dox)致心脏毒性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调节细胞死亡形式。此外,临床干预效果不理想。铁依赖、脂质代谢异常和过量活性氧生成是铁死亡的三个特征,是潜在的治疗干预靶点。

2021-12-07

J Proteo:科学家有望利用当前的方法来揭示化学物质的不良生物学效应!

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一种新方法识别出了机体中会被化学物质所影响的蛋白质,这种方法或能被用来发现在早期阶段发现是否一种物质会在有机体中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2021-11-29

美国研究:这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或导致每年10万人早逝

  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和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名为邻苯二甲酸盐的合成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美国55至64岁人群每年约91000至107000人过早死亡。体内邻苯二甲酸盐含量最高的人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尤其是死于心血管疾病。邻苯二甲酸盐(Phthalates)是一类广泛使

2021-10-21

Nature:构建出人造细胞,可以模拟活细胞捕捉、处理和排出物质的能力

2021年9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物开发出了类似于细胞的人造结构,它们能够自主地摄取、处理和排出物质---重现活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发现为构建“细胞模拟物(cell mimics)”提供了一个蓝图,其潜在应用范围从药物递送到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9日的Natur

2021-09-13

Science Advances:揭示矿物保护和微生物属性对冻土碳动态的关键调控作用

冻土区具有“增温快、碳储量大”的特点,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也因此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群体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术界对冻土碳动态的认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同模型预测的冻土碳损失相差近9倍(74-652 Pg C;1 Pg = 1015g)。作为调节碳-气候反馈关系的关键参数,冻土碳释放的温度敏感性(通常用Q10表示,即温度每

2021-08-18

Nature:揭秘肠道细菌利用死亡细胞所释放的营养物质作为燃料来引发宿主机体感染的分子机制

2021年8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调节性细胞死亡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有机体的发育和平衡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包括死亡细胞的清除在内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功能失调会表现为包括胃肠道在内的多种组织的病理学症状。细胞死亡和胃肠道病变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被重视但却并未阐明的关系,其中存在潜在的微生物成分,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死亡的哺乳动物细胞对细菌生

2021-08-09

研究人员提出载体氧缺陷介导的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发展出一种载体氧缺陷介导的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实现了包括木质纤维素在内的生物质资源在温和条件下(<200℃)的高选择性转化制甲烷,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将废弃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甲烷十分

2021-08-01

Energy: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农生学院资环系本科生罗来鹏同学在热力学领域顶尖期刊《Energy》(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影响因子6.082)上发表题为“Insight into master plots method for kinetic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yrolysis”的研究论文。生物质热解是在完全无氧或缺氧的条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