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CS:科学家将酶改造为实用型储能物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8日报道,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拉斯洛·卡尔曼带领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将自然界中一种可储存能源的酶的时效从几秒扩展到几小时,以作为进一步捕捉和利用太阳能的关键。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化学会志》上。 研究人员在细菌中发现了一种捕捉太阳能的关键酶,在光的诱导下,其内部会出现电荷分离,形成一端带负电、另一端带正电的状态,正如电池一样。

2012-11-18

秸秆木屑经热解液化处理后变“生物质油”

近日,新一轮的油荒迅速蔓延全国多地,排队加柴油的车辆更是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然而,在滨州市一家企业内,成堆的棉花秸秆、木屑、稻壳经过热解液化等工艺处理,摇身变成了“生物质油”。10月24日,记者在现场目睹了这一过程。在棉花主产区的滨州,原本被农民随意焚烧的棉花秸秆从此有了好的去处。

2011-10-28

物质能发展 政策是否给力是关键

生物谷-BIOONNEWS 2011年11月28日上海讯 多技术的综合组合运用将会是实现生物质能发展的未来。再过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领能源利用的半壁江山,生物质能将占到可再生能源的30%。那时,生物质能将成为最便宜最有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宏在2011中国国际生物质能产业大会上表示。

2011-11-29

PECS:方真等固体酸介导的低温生物质水解研究获进展

固体酸介导的低温生物质水解过程 近日,国际能源期刊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在线刊登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的综述文章“Solid acid mediated hydrolysis of biomass for producing biofuel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固体酸介导的低温生物质水解研究中获得的进展。

2012-11-18

PNAS:一次化学物质暴露可能影响多代对压力的响应

5月21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Epigenetic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altered stress responses,”,文章中,研究者表示一次化学物质暴露可能影响多代对压力的响应。 这项研究发现,单次暴露于一种环境化合物中可能改变一种啮齿动物的后代感受压力和对压力做出响应的方式。

2012-11-18

如何看待食品有害物质标准?

现在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新闻很多,经常看到“某某食物中的某有害物质超标了多少”的说法;也会发现同一种有害物质,在同一种食物中,不同国家的“安全标准”不尽相同。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那些术语该怎么看?今天,我们以一个食品安全事故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案例:今年4月21日,北京丰台一名1岁的女童徐伊铭,进食路边摊的炸鸡后中毒死亡;另两名吃过炸鸡的家人也都呕吐不止。

2011-11-04

天津工生所在生物质糖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每年产量大约为1.5-2.0×1012吨。其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约占70%-8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木糖等可溶性的糖稀,这些糖类化合物可通过化学或生物转化的方法生产燃料乙醇和氢,以及各种碳基化合物,如甘油、乳酸、氨基酸、多元醇、二元酸等高值生物基产品。

2012-03-09

日本生物质能发电认知度明显上升

日本内阁府18日公布的“森林与生活相关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间伐林和木屑等木材生物质能的利用方法,选择应“燃烧后发电等当做能源使用”的人最多,为61.2%(可多项选择),比2007年调查时增加13.6个百分点。日本林野厅分析称:“以福岛核事故为契机,人们更加关心可再生能源了。” 不过回答“(将木材)加工成乙醇作为燃料使用”的人为39.4%,排名第四,比上次调查时下降了5.8个百分点。

2012-02-23

Arch Intern Med:不同人群摄取营养物质 癌症预防结局不同

机体摄取适当的营养素对肿瘤的预防是有帮助的,但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确不同群体摄取某些个别营养物质对肿瘤预防的确切作用。近来,Arch Intern Med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服用B族维生素和Ω3不饱和脂肪酸并不能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 研究人员共招募了2,501名受试者包括514名女性和1,987名男性,男性受试者占受试者总数的79.4%,这些受试者年龄均在45至80岁之间。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