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研究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协同作用诱导玉米防御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揭示了球孢白僵菌和棘孢木霉菌协同作用通过激发抗氧化剂和植物激素信号增强了植食性害虫取食诱导的玉米防御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上。亚洲玉米螟一直是威胁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对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的日益

2022-03-21

沙眼衣原体亦是帮凶

  宫颈黏膜是抵御病原体侵入女性上部生殖道的保护屏障,经常受到入侵病原体和生态失调的挑战。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癌症杀手」。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患者约 13.2 万人,约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一半,而死于宫颈癌的患者多达 5.3 万人。宫颈癌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的健康。众所周知,HPV 是促进宫

2022-03-02

澳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可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可通过鼻腔侵入大脑,从而诱发一些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参与研究的格里菲斯大学孟席斯健康研究所副教授珍妮·埃克伯格表示,他们此前已发现包括肺炎衣原体在内的几种微生物,可在24小时内通过鼻腔和大脑之间的末梢神经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已知肺炎衣原体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2022-02-19

Frontiers of Medicine :疑似COVID-19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取得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蔡小芳等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文斌在Frontiers of Medicine 发表研究论文《疑似COVID-19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gen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admitt

2022-02-23

Nature:科学家揭示机体抗病原菌免疫应答新机制

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强毒力致病菌,可通过宿主皮肤及呼吸道黏膜感染引发多种疾病。

2022-02-08

Cell:肠道病原体诱导组织耐受性,防止肠道神经元在后续感染时死亡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肠道感染了细菌或寄生虫的小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耐受性,与教科书上的免疫反应完全不同。该研究描述了肠道巨噬细胞如何通过保护肠道神经元来应对先前的肠道病原体攻击,防止它们在未来的病原体袭击时死亡。

2021-10-31

Infect & Immun:一种外用杀菌凝胶AB569或能潜在有效地杀灭抗生素耐药性病原

来自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一种名为AB569的外用药物,即酸化亚硝酸盐(acidified nitrite)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组合或能杀灭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同时还能增强多种烧伤类型的伤口愈合。

2021-12-08

科研人员建立靶向RNA的病原检测新方法

  病原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负担。临床上,传统的病原鉴定主要以培养和生化检测为基础,但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宏基因组测序(mNGS)提高了病原检测的效率,并有助于识别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测序识别抗生素抗性微生物也为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然而,mNGS在临床应用方面仍面临障碍,尤其是当检验样品总量少、样

2021-10-27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课题组建立靶向RNA的病原检测新方法mtNGS和mtTGS

   病原感染仍然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巨大问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沉重负担。临床上传统的病原鉴定主要以培养和生化检测为基础,但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宏基因组测序(mNGS)极大的提高了病原检测的效率,并有助于识别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此外,通过测序识别抗生素抗性微生物也为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然而,mNGS在临床

2021-10-29

Analyst:研制出便携式病原体核酸分析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学研究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和智能手机构建了一种便携式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系统,可通过智能手机用户端,简便、准确、快速完成病原体核酸的即时检测。相关成果已被Analyst作为封面文章接收发表。近些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和智能手机的移动传感技术(MS2技术),被广泛用作移动实验室的生化检测和分析,如疾病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