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番茄心室组织液化调控基因的剂量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茄科研究室番茄遗传育种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室生物信息团队合作,成功揭示了启动子区的结构变异影响花发育模型D类基因AFF的剂量效应,导致番茄不形成凝胶状(jelly-like)的心室组织,并证实了番茄心室组织是由胎座组织向外衍生而来的推断。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
Cell:在猴子、老鼠身上发现的RetroCHMP3基因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来阻断HIV、埃博拉和其他人类致命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了在小鼠和猴子身上发现的CHMP3基因变体(即RetroCHMP3)如何干扰HIV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有包膜病毒复制。这种变体导致CHMP3基因编码的蛋白发生改变,破坏了有包膜病毒离开受感染细胞的能力,并阻止它们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研究人员编辑感病基因 创制水稻广谱抗病新材料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水稻感病基因,实现了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广谱抗病性改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据宁约瑟研究员介绍,稻瘟病(Rice blast)和白叶枯病(Bacteria l
Sci Adv:揭示树突细胞重编程基因改善机体免疫反应的新型分子机制 有望帮助开发新型抗病毒和免疫疗法策略
2021年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国立心血管病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能在机体中启动特殊免疫反应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或能重编程基因来改善机体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疫苗策略和免疫疗法策略。树突细胞是一
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染色体级醋栗番茄基因组序列
醋栗番茄是栽培番茄的野生祖先种,以其优异的抗性、浓郁的风味、可与栽培番茄直接杂交、快速转育优良性状等特点,广泛用作现代番茄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其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充分挖掘该野生种质资源的育种潜力和价值,促进番茄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醋栗番茄的基因组研究受到研究者关注,此前已有个别基因组草图发布,但是,这些草图并不完整,高度碎片化,限制了它们在育种
研究解析树鼩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基因特异性和HCV病毒感染模型受限的遗传机制
树鼩是灵长类动物的近亲,作为实验动物具有应用价值,日渐受到重视。前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姚永刚团队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完善和更新树鼩基因组(KIZ version 1,Nat. Commun. 2013;KIZ version 2,Zool. Res.),利用新版基因组,可更好认识树鼩的遗传特性,解释其用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特别是病毒感染模型创建
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
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蛋白功能获得性(gai
青海探索发掘藏羊抗病免疫基因
记者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最近,一项致力于解决藏羊养殖疫病难题的基础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科研人员从遗传学角度寻找藏羊抗病免疫基因,已经完成的数据分析对藏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可利用的草场面积约6亿亩,藏羊存栏量居全国之首。“但疫病是长期困扰藏羊养殖的一大难题。我们深入调查发现,近年来牧区搞规模化养殖,羊群数量相对集中,疫病防治不到位,将会给牧民带来极
Trends in Plant Science:基因编辑技术帮助科学家们培育辣味的番茄!
2019年1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辣椒跟番茄是远房表兄弟的关系。它们在1900万年前从共同祖先那里分离。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分享着一些相同的DNA。研究人员在1月7日发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指出,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也可能使番茄生产辣椒素。他们的目标不是制备什么黑暗食物,而是出于商业目的:批
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加速野生番茄人工驯化
驯化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进步行为,作物驯化使人类可以把野生植物改造成稳定生产食物的栽培作物,但随着驯化和改良的不断深入,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抗性逐渐降低,抗逆育种遭遇瓶颈。为了提升作物的抗逆性,传统育种通过杂交的方式将野生种的抗逆性状导入栽培种,这种方式需耗时多年,而且常伴随连锁累赘,导致抗逆性状的导入降低了作物的产量或品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