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发展生物质新能源,龙力生物参加中丹生物质能源研讨会
4月22日,由丹麦创新中心与丹麦投资局举办的中丹生物质能源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加强中国和丹麦在生物质能领域中的科研合作,并且为双方在技术转让和项目合作中的潜在机会搭建沟通的平台。为了解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便于企业能源发展战略定位,龙力生物董事长程少博与研发中心总监肖林参加了此次会议。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
IECR: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杭世珺:污泥生物质利用前景巨大
污泥“变废为宝”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城镇污水厂污泥的能源化利用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中国水网顾问、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就这一问题与参会者展开探讨。
全国首座生物质天然气加气站在湖北省投运
污泥经过处理后也能变成汽车能源。9月18日,全国首座生物质天然气加气站在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投入商业运营。自运营以来,平均每天有100多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前来加气,日售气量约4000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如何处理一直是个难题。随着襄阳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示范项目的投入运营,这一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日本政府设立生物质发电新目标
日本政府6日通过“生物质事业化战略”,提出到2020年使生物质发电量占全国家庭用电比例5%的新目标。 战略提出,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要达到130亿千瓦时,可为约280万个家庭提供电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将把燃料液体化、直接燃烧等4项技术的产业化作为研发的重点,以便能使林地间伐木材、废弃食品、家畜排泄物等都成为发电的原材料。 战略还设定了每种发电原料到2020年的利用率目标。
南澳科学家意外发现可制新型生物燃料的超级藻类
南澳科学家表示,一种他们称之为超级藻类菌株的偶然发现,可能会导致新型生物燃料的产生。 南澳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RDI)花了6年时间,在全南澳和大澳大利亚湾藻类收集藻类。而最特殊的具有商业潜力成为一种燃料的菌株却不是收集到的,而是偶然出现在研究人员纳亚尔(Sasi Nayar)博士阿德雷德实验室的一个烧杯里。 纳亚尔博士表示这项新发现最独特之处是它的商业潜力。
农业垃圾里可研制出石油替代品-南林大生物质资源研究出新成果
如今,汽车走入了千家万户,汽车业迅猛发展,使得石油资源过度开采,储存量迅速减少。有专家预计,全球将在30—40年之后,石油将使用殆尽。寻找替代石油的资源,成了政府、社会、老百姓,尤其是有关专家非常关注的问题。11月7日,在第四届国际制浆造纸与生物技术国际会议上,南林大金永灿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车用燃料生物乙醇生产技术。
生物质能遭质疑利害相关难取舍
人们常常认为生物质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可再生,因此倍加青睐。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生物质能,这种能源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与反对。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人们主要通过燃烧木材、植物及其他有机材料获得能量。根据美国联邦政府数据,生物质能占全美生产的所有可再生能源的一半。 评论家们指出,生物质能之所以会遭到监管与反对,是因为它并不像过去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