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使用菜籽油大豆开发高功能生物合成油 可用作汽车润滑剂

 从1991年起,ARS国家农业利用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交内酯,首先使用新型油料作物白芒花中的脂肪酸,后又使用芥花油、向日葵、红花、雷斯克勒、蓖麻和高油酸大豆中的脂肪酸。试验表明,交内酯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这是衡量润滑油使用寿命的一种指标。研究人员表示,在评估比较过程中,其他生物基润滑剂需要使用昂贵的添加剂,以防止其氧化和性能变差。交内酯在

2020-10-17

大肠杆菌新型宽范围木糖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心清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Hal Alper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Design,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xylose biosensor in Escherichia coli us

2020-10-16

研究人员发表农业与植物生物技术中CRISPR-Cas应用综述文章

现代农业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现有的农作物栽培品种亟需改良与优化,以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以及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相比于传统育种,来自于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统可以准确、高效、可编程地对农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致力于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创新及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应用研究。近日,综述期刊N

2020-10-01

中国医药城:打造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高地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在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道路上,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逐渐成为创新药和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在疫情爆发后,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更加突显其重要性。

2020-09-19

广州站|新一代精准医学—质谱组学与类器官前沿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向定量化、高通量化发展。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了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而精准医学的构建,也离不开生物医学研究模型。近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克服了细胞系模型和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丢失了肿瘤细胞的异质、移植成功率低、样本量大等问题。当多组学利器遇到类器官模型,对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会有怎样的创新和

2020-09-28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医药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

 9月1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旨在打击因医药领域给予回扣、垄断控销等行为造成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大量流失问题。全文如下: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2020-09-18

医药索凡替尼第2个NDA获受理 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和黄医药宣布,索凡替尼(surufatinib)的第2个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适应症为——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索凡替尼治疗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首个NDA已于2019年底获NMPA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同时,索凡替尼在美国的新药上市申请准备工作也已启动,有望成为该公司在美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抗癌

2020-09-19

“药燃”启东-2020生物医药产融互动论坛成功落幕

2020年9月6日,在中共启东市委、启东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睿智(上海睿智旗下全资子公司)携手启动高新区、华兴资本和华氏康源成功举办“药燃”启东-2020生物医药产融互动论坛。在这个初秋的美好时节,各方来宾齐聚启东恒大海上威尼斯酒店,在论坛活动中畅谈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态势,共叙友情、共谋发展。

2020-09-07

研究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09-11

天境生物MorphoSys宣布TJ210/MOR210获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9月18日,天境生物与德国MorphoSys公司联合宣布其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晚期实体瘤的在研新药TJ210/MOR210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开展临床试验。1期临床试验将于近期开始,旨在评估TJ210/MOR210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TJ210/MOR210是一种高度差异化的、针对补体因子C5a受体1(C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