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开发全新成像方法 促进生物医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速成像方法,在1秒内即可完成对三维样品的双光子荧光成像,速度是传统点扫描方法的3至5倍,有助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据港中大研究人员介绍,神经活动一般在10毫秒量级的时间内完成,传统显微镜难以直接观察这些现象,双光子显微镜则可以用于对生物的神经分布进行三维成像,并同时观察几百个神经元的活动。与常规显微镜比较,双光子显微镜能够在深达1毫米的活体组织中进行
诺贝尔生物与医学专家暨大健康首脑峰会在深圳召开
以“全球聚慧脑 盛景鉴未来”为主题的2019 GHLS 诺贝尔生物与医学专家暨大健康首脑峰会21日在深圳召开。本次峰会由深圳市盛景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摩天之星集团、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承办,旨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坚持秉承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着眼于国际生物学及医学前沿领域,致力于构建产销学研融五位一体的“大健康旗舰级航母”,携手全球三大洲九个国家和地区,并整合美国、瑞士、以
Nat Machine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助力生物医学成像
2019年10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来改善光声成像。这种相对年轻的医学成像技术可用于诸如可视化血管,研究脑活动,表征皮肤病变和诊断乳腺癌等方向。然而,渲染图像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使用的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传感器的数量越多,图像质量就越好。 对此,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方法可以在不放弃最终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大幅
微环境控释型生物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心肌梗死(MI)是由冠状动脉闭塞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心血管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心脏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同时局部上调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心脏细胞外基质(ECM),降低组织力学性能,导致梗死区域心室壁逐渐变薄,整体扩张,加速心功能恶化。原位恢复梗死区域的血供,减轻ECM降解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在手段。研究表明,心肌内注射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因子(如血管
Nature Communications:精确调控细胞在3D多孔生物材料支架中机械响应的新方法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杜亚楠研究组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 通讯》在线发表了题为“Cryoprotectant enables structural control of porous scaffolds for exploration of cellular mechano-responsiveness in 3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
岸谷纳米进军医美市场,医用可吸收生物降解材料或将成为“宠儿”
生物医学材料是以医疗为目的,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材料,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等。由于生物医学材料可通过组成和结构的控制而使得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满足不同的需求,耐生物老化,作为长期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易加工成型,原料容易得到,因此,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已遍及整个医学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大有作为(第2期)
2019年8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人工智能新一轮的大发展,“人工智能+医疗”概念应运而生。在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人工智能+医疗”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辅助诊疗及分析这类领域。我国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也陆续出台过相关文件。如201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
Clin Cancer Res:可植入生物材料输送药物显著延长脑癌大鼠生存期!
2019年7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脑癌手术中使用可生物降解的膏状物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在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当使用一种叫做PLGA/PEG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联合递送两种化疗药物(依托泊苷和替莫唑胺)时,对患有脑瘤的大鼠模型的生存有显着的益处。图片来源:http://cn.
2019年生物医学青年才俊TOP10:张峰开山弟子入围
国外生物技术网站GEN近日发布《2019年生物医学领域10位40岁以下青年才俊(Top 10 Under 40)》。这些青年才俊正在成为生物制药研究和/或商业领域的领导者,他们怀抱把追求科学当作终身事业的热情,致力于解决医学科研领域常见的重大问题,推动生物科学的突破性创新研究,同时也活跃在生物商业活动的前线,可以说是目前最具才华、潜力和影响力的青年生物医药科研及商业领域的从业者。今年的
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国家卫健委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2019年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上正式发布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实行分级管理。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高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生物医学新技术风险等级目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生物医学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管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