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发现生物钟协调水稻抽穗期和盐胁迫适应的新机制

  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及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的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挖掘耐盐高产的水稻品种有助于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植物生物钟可以感知并整合外界环境信号,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生物钟如何协调盐胁迫和开花时间的作用机

2021-08-19

mBio :研究发现蜜蜂肠道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生态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揭示了宿主和地理改变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相对作用,为理解蜜蜂肠道菌群的形成、发展和进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 mBio 》上。据刘永军研究员介绍,蜜蜂作为传粉者和产蜜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2021-08-18

酿酒酵母碱基编辑扫描突变及胁迫耐受性改造研究获进展

  酿酒酵母作为重要工业菌种,广泛应用于传统酿造和现代发酵,用来生产生物燃料、化学品和其他生物产品。但在实际工业发酵生产中会受到高渗、高温和乙醇等胁迫的影响。因此,提高酿酒酵母的胁迫耐受性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CRISPR/Cas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为拓展酿酒酵母遗传改造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工具,包括基因敲除或整合、转录激活或失活。然而,

2021-07-27

Plant Physiology :研究揭示植物调控内质网胁迫诱导细胞死亡的新机制

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的蛋白合成和加工场所。外界环境胁迫会导致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在内质网中积累,从而引起内质网胁迫。为恢复细胞的稳态和促进生存,未折叠蛋白响应(UPR)信号通路被激活。然而持续或突发剧烈的内质网胁迫均会激活UPR的末端细胞死亡调控途径,诱导细胞死亡。因此,内质网胁迫应答与逆境中植物细胞命运的最终抉择有重要关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

2021-08-01

不同蛋白水平对碳酸盐胁迫鲤的影响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开展的“不同蛋白水平对碳酸盐胁迫鲤的影响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Carbonate alkalinity and dietary protein levels affected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

2021-07-25

研究揭示西藏齿突蟾支系分化中的气候生态位与关键形态创新动态耦合

  目前,多数生态位研究建立在物种水平,将物种作为单个无差异的实体来响应气候变化。有研究认为物种水平的生态位是保守的,也有研究表明物种生态位发生了分化。物种是一系列在分化时间、进化独立性和遗传特殊性上不同的进化谱系的集合。对于具有系统地理结构的广泛分布的物种,应用物种水平上综合谱系的生态位模型(ENMs)难以准确描述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

2021-07-22

Plant Physiology:研究发现水稻内质网胁迫应答新因子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是内质网腔内主要的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折叠、修饰、跨膜运输以及错误折叠蛋白降解等过程,在内质网介导的蛋白质量控制和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BiP功能发挥需要辅助伴侣蛋白和核苷酸交换因子(NEF)的共同作用,后者直接调控BiP与蛋白的结合与释放。目前植物中BiP及其互作的辅助伴侣蛋白研究较多,但BiP相关的核苷酸交换因子研究尚未见报

2021-06-14

加速构建肿瘤精准治疗创新生态 基石药业与思派健康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在两款重磅产品成功获批上市商业化后,港股上市创新药企基石药业 (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 加速推进肿瘤精准治疗创新生态建设,全面提升产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6月30日,基石药业宣布与思派健康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就药房渠道、商业保险、疾病管理等方面展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本次合作是基石

2021-06-30

研究人员揭示连接沉水植物中枢性状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化学计量和生理学机制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营养富集和水下光照可利用性减少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浅水湖泊发生稳态转换,因此探索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机制十分重要。富营养化通过改变水体光和营养的可利用性影响沉水植物的功能性状,如化学计量特征和生理状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连接沉水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引起沉水植物的衰退。近日,中国科学

2021-07-0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研究发现影响苜蓿非生物胁迫关键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影响蒺藜苜蓿和紫花苜蓿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关键CBL-CIPK家族基因,为牧草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上。据团队首席庞永珍研究员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