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揭示GCN2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9年12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髓样抑制细胞(MDSC)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功能。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种环境传感蛋白,可根据营养供应情况控制转录和翻译。虽然GCN2是免疫肿瘤学中的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但是它在形成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研究揭示固沙灌木环境适应性差异的水分生理机制
土地退化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生态危机之一,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风险。科尔沁沙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沙地,其土地荒漠化风险严重威胁“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的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人工防风固沙灌木林的建立是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而选择适当固沙灌木树种是植被恢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固沙灌木种
两栖动物生态毒理学研究获进展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通过人为或自然因素进入水体,对生活在其中的藻类、鱼类、两栖类等非靶标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两栖动物由于复杂的生活史和较高的水体依赖性使得其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同时,其幼体蝌蚪的鳃、受精卵甚至是皮肤都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水体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很容
研究揭示绿藻适应南极环境的早期演化机制
生物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如何生存演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于嗜冷生物生命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嗜冷酶的理解,而嗜冷酶是经过长期的突变积累和适应性演化形成的。那么,通过大气层流等途径到达永久性寒冷环境的微生物,在细胞内各种参与代谢的酶完成冷适应之前怎样在低温下保持一定的代谢活性和生长能力呢?这个问题对于理解生物如何适应南极等常年寒冷环境至关重要,然而
eNeuro:长期处于黑暗的环境下会影响大脑网络以及听力
科学家们知道,损坏成年小鼠的视力会增加大脑专用于听力的部分神经元的敏感性。马里兰大学生物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视力丧失还改变了脑细胞彼此相互作用的方式,改变了神经元网络,并促使小鼠的敏感性转变。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eNeuro》杂志上。
研究揭示呼吸链复合物III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研究所Hartmut Michel课题组在国际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该项工作首次报道了来自超嗜热菌的呼吸链复合物III天然状态和结合抑制剂后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鉴定出一系列能显着增强蛋白稳定性的新型
协作共筑临床研发生态圈,礼来“学到”临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一周年硕果累累
2019年12月6日,礼来中国在其“学到”临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一周年庆典仪式上表示,未来将全面布局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人才发展规划,通过集结更多合作伙伴的力量,进一步发力临床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夯实临床研究发展的基石,以精良的人才储备迎接中国临床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庆典仪式 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和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在庆典上表示:“礼来始终积极助力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
互联网医院:269家已建成、超100家新企业参与 生态逐渐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互联网医院在去年终于迎来政策上的确定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入又一轮高峰期。据《北京日报》报道,在2019北京国际远程医学高峰论坛上,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高介绍,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到今年10月份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据动脉网统计,截至11月8日,2019年又有121家企业参与到互联网医院建设中。互联网医院发展至今,早已突破
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可生态还田的新型“脆秆水稻”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