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发布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数据

10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 以PGG.SNV: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and medical implications of human 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 in diverse populations 为题,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基于20万人

2019-11-03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 16位科学家获奖

 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7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第十二届颁奖典礼,共有16位科学家获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丁肖·帕特尔院士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获得“谈家

2019-11-02

研究开发水稻分子育种整合组学知识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承志研究组开发的分子育种整合组学知识库水稻子库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文章题目为MBKbase for rice: an integrated omics knowledgebase for molecular breeding in rice。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改良的

2019-10-26

重症肺炎危及生命,接种疫苗筑起防线

申城今年最后一场秋蝉鸣唱过后,冷空气与台风裹挟着结伴而来,秋季分明就在你我身边,这意味着又一轮秋冬保健防病工作即将拉开帷幕。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之间重要的门户,也是人体抵御病菌侵害的一道防线。秋冬季节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尤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个体以及群体伤害最为显著。在今年9月底欧洲呼吸学年会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

2019-10-21

研究揭示碱基编辑器的效能差异并构建可编辑致病突变数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力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佳研究组通过合作,系统揭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基因组碱基编辑器(baseeditor)的效能差异,并进一步构建了可利用20种已报道碱基编辑器进行编辑的人类疾病相关单碱基突变位点的数据库(BEable-GPS, Base Editable prediction of Global Pathogenic SNVs),相关成

2019-10-26

屠呦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公布201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共3人获奖,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屠呦呦。该奖项旨在奖励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杰出生命科学研究,研究主体可以是个人或机构。今年是该奖项的第五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告中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获奖。她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2019-10-26

科学家分离出近八千种人体消化道菌株样本

 人体消化道是成千上万种不同细菌的家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目前已分离保存了近8000种人体消化道菌株的样本,并揭示了其遗传和代谢背景。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Medicine上。研究小组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收集了大约90人的粪便样本,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种群在个体内的变化情况。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生活在波士顿地区的人们,但研究小组也在收集来自全球各地的更多样本,希望能够保留

2019-10-15

Cell:科学家阐明受精卵早期发育的分子机制 有望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

2019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从学校毕业、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和结婚可能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但一些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发生地更早,即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细胞开始分裂的最初几天里。受精卵前100个细胞(囊胚)的组织方式对于妊娠是否成功、器官形成甚至以后对个体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病等)的发生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模拟囊胚形成的方

2019-10-21

Science子刊:对潜伏性HIV病毒形成的新见解有助于开发出更好的疗法

2019年10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将HIV病毒抑制到几乎无法检测到的程度,并且接受这种药物治疗的人可以活很多年。但是这种治疗不能彻底根除这种病毒;它持续存在于免疫细胞内的病毒库中,这种现象称为“潜伏(latency)”。即使一个人在感染后很早就开始治疗,这种潜伏性HIV病毒库仍会形成,但是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这种病毒库形成的动态变化。如今,在一项新

2019-10-19

中国临床试验能效指数核心指标建立

中国临床试验能效指数(Clinical Trial Capability& Efficiency Index,以下简称CTCE Index)继6月正式启动以来,经过专家工作委员会全体成员100余天的研究探讨、分析修订,终于迎来了阶段性重大进展!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