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三代粘虫呈重发态势 农业部门严阵以待
今年二代粘虫又在东北、华北、西南、黄淮等地偏重发生,虽经各地及时防治,控制了暴发势头,但粘虫的主要危害期是第三代。那么今年三代粘虫发生趋势究竟如何?对秋粮生产可能产生什么影响?防控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记者专门采访了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他们一致认为,今年三代粘虫将呈重发态势,8月上中旬将进入危害盛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安徽省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出台
日前,安徽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到2015年全省培育10个以上自主创新、具有突破性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1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打造5家以上产值超亿元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全省种子销售额超过60亿元,良种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公斤以上,实现主要农作物种子自给率95%以上。
转基因:中国该拒绝还是该发展——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敏
关注转基因 6月26日,作为粮食与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今年的“世界粮食奖”颁发给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一位企业家和两位科学家,这也是该奖项设立27年以来第一次授予转基因技术。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特别肯定了三位得奖人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极端气候影响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的突出贡献,称其技术使全球1.7亿农民受益。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
科技部: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增长贡献率达53%
“十一五”以来,农业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53%。 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介绍加快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情况时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引领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