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Therapy:马春红团队发表关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基础医学院马春红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中科院一区,IF=11.454)在线发表题为"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define the action pathway of Tim-3/Tim-3 ligands in tumor development"的
Gastroenterology:临床研究表明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和代谢环境
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即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改变了健康人的肠道环境,扰乱了有益细菌和营养物的水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揭示脊髓室管膜瘤肿瘤微环境和多种细胞的互作网络
室管膜瘤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上皮恶性肿瘤,常见发生于幕上、颅后窝和脊髓位置。与脑部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儿童不同,脊髓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手术切除是目前脊髓室管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不是所有病人均具备全切除手术条件。对于不接受辅助放化治疗的次切除患者,肿瘤复发率高达50%-70%。因此,发现新型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对于临床室管膜
研究揭示海洋鱼类的恒温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林强团队和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大志团队等合作完成的海洋鱼类恒温与环境适应机制解析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在The Innovation(《创新》)上。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恒温物种的出现是一个重大进化转变。传统认为,哺乳类和鸟类是典型的恒温动物,
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了Shp2在myc驱动的肝肿瘤细胞和微环境中的相反作用
myc驱动的肝脏肿瘤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特异性Ptpn11/ Shp2缺失的小鼠中,Mycdriven肝癌(HCC)显著加重。
平安推出抗疫利器,成为后疫情时代检测工作全能手!
自10月17日报告首例感染者以来,本轮疫情已波及20多个省份,截至目前本土新增感染病例达上千例。加之临近冬天,新冠、流感又到了高发季节,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PNAS:揭示特殊信号分子所创建的微环境促进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调查乳腺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时发现,细胞内的信号分子FRS2β或许会在乳腺上皮细胞的一种非常小的亚群细胞中进行表达。
人体研究首次证实,模拟断食饮食能“饿死”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细胞,营造更有利的免疫环境
近期,意大利国家癌症研究所和米兰大学团队,报告了一项以严格限制热量的“模拟断食饮食”(Fasting-mimicking Diets,FMD),辅助癌症治疗的人体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这项研究发现,FMD法断食对癌症患者安全可行,并使全身代谢明显改变,减少免疫抑制性细胞数量,还有提示抗肿瘤免疫应答更强的标志物升高,有望为抗癌治疗打好基础,甚至协同增效
Clinical Chemistry:利用DNA甲基化检测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汤富酬教授/文路副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付卫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团队之前开发的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技术(MCTA-Seq),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基因组规模的高灵敏度测序分析,实现胃癌早期无创诊断及胃癌、
在3D微流体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中,细胞外囊泡介导的microRNA 124抑制肿瘤进展和M2小胶质细胞极化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具侵袭性的脑癌类型之一。GBM进展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人类GBM和小胶质细胞之间的串扰的调控可能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