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亭栋、王振义、卢柯、彭实戈荣获2020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获奖名单。张亭栋、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摘得“生命科学奖”;卢柯因其开创性的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获得“物质科学奖”;彭实戈因其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王福生院士: 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临床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今天,全球疫情尚未散去,但在诸多研究学者和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国内相关治疗技术研发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4日在武汉拉开序幕,大会围绕“科技抗疫 产业赋能”主题,聚焦生物产业和生物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和发展,研讨了科技抗疫的策略,展示了优秀抗疫成果。透过大会和近日媒体消息报道,我们获知目前已有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王辰院士:吸烟会平均降低十年寿命,吸烟时间越长问题越突出
“戒烟是最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避免早死和延长寿命的有效手段,吸烟平均会降低十年的寿命,而吸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这个结果就会越突出。”在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活动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再次提出烟草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今年的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控烟行动工作组指导,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
王辰院士团队分享方舱医院经验,《柳叶刀》发表
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12点3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01万——在病毒肆虐的洪流中,人类需要能托举生命的“诺亚方舟”。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带领的团队在《柳叶刀》发文,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国方舱医院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在国内疫情告急之时,王辰提出建立方舱医院这一关键之举。3月30日,他和美国同行分享抗“疫”经验时表示,“方舱医院是武汉抗击疫情的关键
对话院士王福生:建议把“新冠”诊断权限放给部分有能力的医院
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王福生一直战斗在一线。北京地区最早治愈出院的两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就是由他所率领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团队完成的。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王福生院士。治愈率与病
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评述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挑战
2020年1月24日,王辰院士、高福院士等人联名在柳叶刀杂志(The Lancet)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of global health concern」的评论文章,系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进展情况,同时指出将来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的方向。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回答。我们必须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给我们带来极
王振义院士获2018最美医生称号
3月18日,央视1套黄金时间播出寻找中国最美医生节目,95岁高龄的王振义荣获2018最美医生称号。王振义是中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经过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种药,攻克了一种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寻找最美医生”是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媒体寻找、社会推
王学浩院士:首次发现YAP抑制剂联合PD-1抗体或肿瘤疫苗可显著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近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传来一则喜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王学浩团队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表明YAP抑制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其联合抗PD-1抗体和癌症疫苗,能够显著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团队首次证实了Yes相关蛋白YAP能够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ancer D
王红阳院士工作站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揭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牵头的院士工作站项目正式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这意味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以院士工作站为契机,加强肿瘤精准医学转化和基础研究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方位提升研究实力和水平。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钱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等出席揭牌成立仪式。仪式由复旦大学附
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破解心脏病学难题的逐梦之旅
人的一生可以悠然漫长,数十载寒暑易节倏忽而往;人的一生也可以在转瞬之间命若游丝,短促到分秒必争。与死神赛跑的博弈,正是医院的“生死场”中每天都在上演的人间悲喜剧。陈义汉教授至今难忘做实习生时的一段经历。他曾遇到一位处于休克昏迷的患者,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阅读有限的临床化验单,进而凭借缜密的逻辑推理,他迅速做出诊断——夹层动脉瘤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