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开拓改善水稻营养品质育种新路径

 人类70%的粮食来自禾本科作物的胚乳。禾本科作物胚乳由糊粉层和淀粉胚乳两部分组成,淀粉胚乳主要成分为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而其外部的糊粉层则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尽管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发育起源相同,但分化命运和营养物质积累迥异。因此关于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发育起源的研究不仅能够回答植物发育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又可为禾本科作物营养改良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中国科

2018-10-14

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研究取得进展

  亲和性是物种进化和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决定和平衡着地球上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解析控制植物种间和种内不亲和性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方向。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通常其自交和杂交均能正常结实。然而自然界中一些玉米材料不接受外来花粉而授精结实,这种现象被称为单向杂交不亲和性 (Unilateral Cross-Incompatibility, UCI)。由于UCI

2018-09-20

研究发现植物草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影响玉米营养品质

 9月10日,The Plant Cel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组题为Maize Oxalyl-CoA Decarboxylase1 Degrades Oxalate and Affects the Seed Metabolome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和功能解析了玉米草酸降解途径中的关

2018-09-20

我国克隆首个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基因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化榜研究组与周奕华研究组及薛勇彪研究组合作,在玉米单向杂交不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克隆了控制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ZmGa1P,并对其不亲和机理进行了探究。该成果于2018年9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亲和性是物种进化和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决定和平衡着地球上植物种群的多样性

2018-09-12

北林分子育种团队在新型非编码RNA转录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植物学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 7.443, 植物学一区)发表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成果,题目是“Osmotic stress-responsive promoter upstream transcripts (PROMPTs) act as carriers of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2018-08-26

依托“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实施,推进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和应用

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进步,常规育种在选育品质、抗病虫和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性状时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日益突出。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替换等,可颠覆传统农作物育种模式,实现精准化品种改良,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这个热点,“十三五”国家重

2018-07-06

小麦醇溶蛋白染色体位点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育种应用价值分析获进展

醇溶蛋白及其同源物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种子中,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籽粒加工与营养品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以多拷贝方式存在于六个复杂的染色体位点(Gli-A1, B1, D1, A2, B2 & D2),其积累量一般占籽粒总蛋白含量的40-50%,对面筋、面团的功能以及各类终用途品质(如面包加工品质)的优劣有重要影响。传统遗传学研究表明醇溶蛋白可能在平衡面团

2018-06-14

Cell:揭示玉米破坏孟德尔定律之谜

2018年5月16日/生物谷BIOON/---正如19世纪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首次描述的那样,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是基因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传递给后代。他确定了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一对基因中的每一个都有相同的机会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著名的孟德尔定律。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细胞中的染色体能够欺骗这个过程并以较高的频率传递给下一代。可能令人吃惊的是,许多“传家宝”玉米品

2018-05-16

建立基因编辑育种作物管理 加快产业化进程

 “抓住当前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建立基因编辑育种的法规、推动基因编辑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曹晓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育种本质上与化学或物理诱变育种等传统育种并无差异,但育种目标更精准、同时成本更低。”曹晓风认为,一个基因一个产业,高产

2018-03-06

河南农大等揭示玉米籽粒与植株发育调控新机制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 变异种类丰富, 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 变异系数过大、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