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食用十字花科蔬菜有益维护血管健康
近日一项由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主导的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花菜、卷心菜和抱子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老年妇女主动脉上钙大量积累的可能性更低,这也意味着她们患上中风、心脏病的风险更低。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营养学杂志》双月刊上发表报告说,他们观察了1998年招募的684名西澳大利亚州老年妇女的研究数据。结果发现,这些妇女中每天摄入超过45克十字花科蔬菜的
科济生物CAR-T疗法获批针对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科济生物(CARsgen Therapeutics)的CT041自体CAR T细胞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一项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Claudin18.2阳性实体瘤”。今年5月,CT041已在美国获批临床。本次是该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根据科济生物新闻稿,这是中国首个针对CLDN18.2靶点的CAR-T细胞
艾伯维、科望医药等均在开发
免疫疗法是当下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其效果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微环境(TME)就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常常会影响其对某种特定疗法的响应,从而决定癌症免疫疗法的成败。而在肿瘤微环境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中,ATP-腺苷通路起着关键作用。CD39是ATP-腺苷通路中的一员,因在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反应中扮演的重要角
在这种叫“恶魔”的动物身上,科学家发现了让肿瘤自行消失的秘密
远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生活着一种名叫袋獾的动物。它们以性情暴躁着称,受到威胁、争夺配偶或抢占食物时极为凶猛。体型虽然只有小狗那么大,但巨大的头颅、锋利的牙齿、强壮的下颌让它们拥有哺乳动物中数一数二的咬合力,可以轻松咬碎对手或猎物的筋皮骨肉。而它们的咆哮声更是令人听了毛骨悚然,以至于最早见到袋獾的欧洲人心惊胆战地给它们起了一个英文名:Tas
研究人员用AI技术突破动物个体的自动识别难题
西北大学郭松涛教授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行为生态学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团队实现了对野生金丝猴的近距离观察和个体识别(图1),从而揭开了野生金丝猴种群的“神秘的面纱”,也推动了中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野外研究中,如何能24小时准确、快速和无损伤的对野生个体快速识别和记录,一直是该研究团队,同时也是全世界动物学家
再生元“鸡尾酒”疗法可有效保护动物 加快清除病毒
日前,再生元(Regeneron)公司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布了其抗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新动物试验结果。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发现,REGN-CoV2在恒河猴和金仓鼠两种动物模型中,除了在动物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能够迅速提高病毒的清除速度以外,作为预防性疗法提前注射,也
凌科药业获授权开发新型RAS抑制剂
7月27日消息,中国创新生物医药新锐公司凌科药业宣布与日本神户大学(Kobe University)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RIKEN)签署独家授权协议,以开发具有新型药物作用机制(MOA)的RAS抑制剂。同时,凌科药业与神户大学签署的协议中还包括神户大学继续提供活性筛选和结构的技术支持。RAS是
Science: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病毒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
2020年7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并不是第一个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并造成严重破坏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CoV和MERS-CoV都是如此。这个名单还在继续增加,而且还会越来越长。在一篇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观点类型文章中,由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San
研究动物机体中多种基因或是理解人类如何更加长寿的关键
2020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很多关于长寿和机体衰老的研究都集中在对极其长寿的物种的研究(比如蝙蝠、裸鼹鼠和北极露脊鲸等),旨在寻找导致长寿的基因变化。然而诸如此类研究已经产生了高度特异性的基因变化,而这些基因变化是不能推广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其它物种中去的,笔者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寿命是一种非常复杂且高度依赖于环境的特征,这就要求生物
Science子刊:复制性RNA COVID-19疫苗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触发强大的免疫反应
2020年7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用脂质纳米颗粒乳液配制的复制性RNA疫苗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进行一次免疫就能产生针对COVID-19冠状病毒(即SARS-CoV-2)的抗体。这些抗体能有效地中和这种病毒。这些效果在通过肌肉注射给送这种疫苗后两周内就发生了。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与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