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桂建芳等揭示银鲫的两轮多倍化起源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拥有超过150条染色体,通常被视为鲫(Carassius auratus)的一个亚种。尽管在遗传基础研究和育种应用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关于银鲫的进化历程和发生时间至今还不清楚。
GEB:李义明等外来物种气候生态位漂移研究获进展
生物入侵给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危害。如何预测外来种的入侵和扩展风险对制定保护对策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预测工具是生态位模型,其前提假说是气候生态位保守性,即物种气候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趋于保守的特
Syst Biol:朱朝东等研发出面向DNA数据库的物种界定规程
公共DNA数据库中包含很多生物类群,为系统学提供了大量数据来源。目前,基于分子数据的物种鉴别和界定工作已经逐步开展。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海量分子数据的同时,也导致很多研究人员无法为相关数据提供
PLoS Comput Biol:艾滋病毒耐药性的起源问题
近日,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少数艾滋病患者预先存在的突变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这一发现特别重要,因为虽然研究人员早就知道艾滋病毒可以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但我们一直不理解该病毒是否靠预先已经存在的突变来产生耐药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杂志上。 Pennings收集了26个临床试验的数据收集。这些患者接受NNRTI药物的治疗以阻止病毒的繁殖。
非洲热带雨林发现灵长类新物种长相奇特
此次科学家们在非洲国家刚果境内发现的新灵长类物种:“lesula” 一只死于鹰爪的“lesula”。科学家们得以从贩卖“森林肉”的猎人那里获取了一些样本,再加上这只被目睹死于老鹰袭击的个体。
阿凯迪亚生物科技公司和印度生物种子研究公司合作开发长保鲜期的番茄
美国加州戴维斯,印度海德拉巴 2012 年7月10日 电 /生物谷BIOON/ --美国阿凯迪亚生物科技公司 (Arcadia Biosciences, Inc.) 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技术和产品的农业技术公司。
Naturwissenschaften:蒋志刚等揭示原羚属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与地理距离密切相关
理解物种地理分布格局是生物地理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核心之一。由于在空间生态学中必须考虑研究所涉及的尺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是一个极为重要且经常发生的主题。
The Plant Cell:一种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的新机制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大小调控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然而,植物决定其种子和器官最终大小的分子机理目前并不清楚。为了揭示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的分子机理,李云海研究组已在拟南芥中分离了一些大种子和器官的突变体da (DA是汉字“大”的意思)。其中,da1-1突变体形成大的种子、器官和粗壮的植株。
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态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9月26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中国农学会、湖南省农业厅和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外来入侵生物水花生(空心莲子草)现场灭除活动在湖南岳阳举行,旨在通过对水花生进行集中灭除,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高尚宾指出,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总体呈现出“分布广、种类多、危害大”的特点。
PLoS One: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的起源以及进化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对GPCR的同源脱敏起着重要作用。受体被GRKs磷酸化激活后,会促进其与抑制蛋白高亲和性结合,结果阻遏了与G蛋白的结合。直接结合活跃的GPCRs可以激活GRKs,所以GRKs往往选择性的只磷酸化激活形式的受体,而不顾这些受体内基质肽的可接近性或者他们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序列。 现在知道哺乳动物的GRKs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别,但是早期的GRK进化机制却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