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EHAV ECOL :鸟类气味信号的分化可能促进了鸟的物种形成

10月15日,国际行为生态学会期刊Behavioral Ecology,在Editor’s choice 头条发表动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化学通讯研究组对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ous)和小太平鸟(B. japonica) 尾脂腺气味成分分化特点及其在种间识别中作用的研究。

2013-10-18

Nat Commun:科学家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

本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的基因组序列 。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与其被灭绝原因。 白鳍豚是世界上已知五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已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它也是鲸类动物中因人类活动而被灭绝的第一种物种。

2013-10-30

Nature: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

本文作者通过果蝇重组近交系来研究“上位效应”(等位基因之间的非加和性相互作用)在影响种群适应性中所起作用这个问题。

2013-12-05

Oikos:曹敏等研究物种共存机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Oikos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胡跃华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pecies and dispersal limitation regulate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a 20-ha plot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研究人员在物种共存机制上的研究获新进展。

2012-11-18

Science:现代性别起源于大约相同的时间

哪个先出现:男人还是女人?在此之前,研究表明智人的最近的共同女性祖先--即线粒体“夏娃”--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最近的共同男性祖先——或Y染色体“亚当”——要早得多。但是,在本期《科学》杂志上的2则新的报告对人类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进行了检测并得出结论称它们合并的时间是相似的。这些结果还就人群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分散开来及进化的提供了见解。

2013-08-02

Nat Commun:身体热量的演化起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哺乳动物控制体温的能力也许是作为用来保护后代、降低未成年死亡率的一个机制而形成的。 维持稳定体温的能力,也许使得哺乳动物能够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哺乳动物能通过打颤来产生热量,但身体热量的另一个来源是棕色脂肪,它能以非打颤的方式发热。

2013-07-25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2013-07-23

专家呼吁重视气候变化对我国物种保护的影响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

2013-11-25

Nat Commun:研究揭示“德系犹太人”的母系或起源欧洲

“德系犹太人”线粒体DNA的测序显示,母系犹太人可能起源于欧洲。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德系犹太人”的母系并不像人们有时所认为的那样是来自近东或高加索,而是发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 “德系犹太人”的起源仍有很大争议。利用有关从父方遗传的Y染色体、从母方遗传的线粒体和从双亲遗传的常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所做的关系重建研究得出了矛盾的结论。

2013-10-14

Fun Gene Bio:杨祝良等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 (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文章中...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