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已灭绝的新西兰恐鸟在前殖民时代的种群

一项研究发现,自从大约公元1400年灭绝的新西兰恐鸟的种群在人类到达之前没有携带种群衰退的遗传迹象。

2014-03-18

PNAS:美发现不同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DNA编码

近日,密苏里大学发现,在多种植物基因组完全不同的区域中发现相同的DNA序列。Dmitry Korkin是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也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前没有人能够完成这样一规模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 当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宣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后,对大量数据进行官方分析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2012-11-18

Cell:趋异进化揭示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组差异

这是一个基于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tRNA组成的系统树(Credit: Image: Eva Novoa (IRB Barcelona)) Copyright ®版权归生物谷所有,若未得到Bioon授权,请勿转载。

2012-11-18

PLoS ONE:研究发现多物种间蛋白质丰度整体分布规律

生命体的遗传稳定性在于基因组,功能多样性在于蛋白质组。蛋白质组是由若干蛋白质所构成的集合体,其构成原则即其丰度整体分布规律,属于重大理论问题。贺福初院士所领导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近来在多物种间揭示了蛋白质丰度的整体分布与蛋白质的进化、结构和功能存在规律性的相关...

2012-03-27

New Phytologist: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其调控机制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但是,植物是如何进行这一调控的,其机理尚不明确。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最近鉴定出一个具有较小的种子、较短的花器官和叶片的突变体stn1。基因克隆表明,STN1编码了G蛋白γ亚基AGG3。过表达STN1/AGG3产生大种子、花器官和叶片。

2012-03-19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在南岭发现7个植物新物种

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25日对外宣布,经过该研究组历时4年多的调查,在南岭发现了7个新的植物物种

2014-04-29

缓慢清除入侵物种可挽救本地物种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可更有效地保护本土物种以控制入侵物种的新框架,但他们说,其实施可能要比传统的方法花更长的时间。

2014-06-02

GEB:李义明等外来物种气候生态位漂移研究获进展

生物入侵给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危害。如何预测外来种的入侵和扩展风险对制定保护对策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预测工具是生态位模型,其前提假说是气候生态位保守性,即物种气候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趋于保守的特

2014-05-29

猛犸象灭绝新解:与人类驯养狗有关

在一条西伯利亚河流岸边埋藏着成百上千的遗骨,大部分都属于巨大的猛犸。一项最新研究提出,这种神秘的墓地并非是自然灾害的结果,而是驯养第一批狗的早期猎人造成的。

2014-06-18

Syst Biol:朱朝东等研发出面向DNA数据库的物种界定规程

公共DNA数据库中包含很多生物类群,为系统学提供了大量数据来源。目前,基于分子数据的物种鉴别和界定工作已经逐步开展。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海量分子数据的同时,也导致很多研究人员无法为相关数据提供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