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距离“万能流感药” 我们或许又近了一步
上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刊登了一篇事关大众健康的研究论文——来自Scripps研究所的一支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小分子,它有希望成为人类对抗多种流感病毒的利器。流感与感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两者之间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作为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流感不仅会让人发39度以上的高烧,还会引起肺炎、心肌炎、以及脑炎等并发症。一旦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在全球开始传播,就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举例来说,191
互联网、物联网、高科技……中国医疗距离“全面技术”时代还有多远?
在生活需求已得到基本满足的今天,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术在医疗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未来五年,中国医疗领域或将正式步入“全面技术”时代。笔者在此试图梳理一下各类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大致运用,供大家借鉴研究,欢迎批评指正。一、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医院的费用支付管理和药品服务形式,在预约诊疗、网络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业务流程
Phy Rev Letters:物理学手段帮助揭示肿瘤的内部特征
2019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里昂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已经证明了成像技术对于研究肿瘤学问题的潜力。先进的成像技术可以区分恶性细胞群并监测抗癌治疗的有效性。这些结果发表于2019年1月8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有助于设计新的治疗分子和治疗的个性化。尽管对癌症的生物学有了很好的理解,但90%的实验药物在临床试验期间都以失败告终。还越来越
尼克酸可逆甲酯化参与NAD在植物组织间的长距离运输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为电子传递载体(辅酶)参与众多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广大科研人员所熟知。NAD消耗酶的发现再次引起科研人员对其补救合成途径研究的热情。与哺乳动物中的NAD两步补救合成途径不同,其在陆生植物中是四步反应的Preiss-Handler途径;同时植物中特异性存在多种尼克酸(nicotinate,NA)的衍生物(糖基化,甲基化等)。迄今为止,关于NA衍生物在植
Sci Rep: 对巨型癌细胞物理特性的研究有望开发新疗法
2018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息肉癌细胞,一种具有两个以上拷贝数的染色体的癌细胞,相比其他类型的癌细胞体积更大,对于放疗与化疗的耐受性也更强。最近,来自布朗大学的研究者们首次解释了这类特殊癌细胞的内在物理机制。这一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文章结果表明这类巨型癌细胞相比普通癌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这能够解释其为何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但距离成功至少还有4步
当前,我们正处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而疫苗也正在被重新考虑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多年来,因缺乏令人振奋的结果,癌症疫苗领域一直低迷不振。近年伴随着免疫疗法的巨大成功和飞跃式发展,癌症疫苗研究也正快速恢复元气。免疫疗法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癌症治疗方法。根据癌症研究所(CRI)的一项统计,在整个行业中,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癌症候选疫苗超过300种。一些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包括美国的M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揭示二甲双胍延缓人类细胞衰老的新机制
2018年4月16日,《Aging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课题组与刘光慧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Metformin alleviates human cellular aging by upregulating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glutathione peroxidase 7”。该研究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可通过上调内质网谷胱甘肽过
生物物理所发现调控“年老忘事”新靶点
9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课题组题为Increased GSNOR expression during aging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creases S-nitrosation of CaMKIIα的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论文首次揭示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nitroso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揭示ILCreg细胞调节先天性肠道炎症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272017年9月12日/生物谷BIOON/---肠道含有广泛而又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潜在的病原体和需要宿主产生免疫耐受性的食物性抗原。肠道粘膜免疫反应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耐受性丢失,从而导致肠道炎症,如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
生物物理所血脑屏障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获新进展
8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晶晶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CD146在血脑屏障(BBB)发育中协同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至关重要,其发育是一个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等紧密协同的渐进过程,包括BBB诱导形成和屏障功能成熟两个阶段。尽管目前对于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