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in Cell:生物物理所揭示人类心肌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追根溯源,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心肌和神经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体外获得高纯度且富有活力的人类心肌和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征性分子标记物是认识和干预这些疾病的必要手段。
PNAS:首次发现抗生素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细菌大量产生相应的抗生素
2013年6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英纳斯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抗生素或许可以刺激自身的产生,这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来扩大抗生素的产量。研究者在文中揭示了抗生素是如何增加自身产量的。 研究者Bibb教授表示,我们首次发现了具有临床潜能的抗生素可以扮演信号分子的作用来刺激自身的分泌产生。
物理学家提出癌症系返祖的进化测试假说
癌症是一种可怕的敌人,因为它是生物本身的组成部分。通常,人们对癌症的基本认识比较简单,就是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增生。如果不加遏制,会扩展到其他器官,侵占那里并继续增生,此时病人命运堪忧。但这一切为何会发生?一个细胞为什么要从乳腺或前列腺离开,在体内游走到肝或肺部,并在那里安家呢?迄今为止,尚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Immunity:生物物理所等在STING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5月10日,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程根宏(海外团队)、张荣光课题组在重要天然免疫系统信号分子STING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
NRR: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抗慢性癫痫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潜在的抗癫痫作用,但其机制尚待阐清。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王晓明教授领导的团队为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癫痫模型大鼠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可能的电生理机制,进行了一项关于“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imulation prevents chronic epilept
Brain:英科学家发现用电流刺激大脑有助治疗中风
最近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对因中风而丧失部分行动能力的患者来说,如果使用微弱电流刺激大脑中的特定部位,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行动能力。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新一期《脑》(Brain)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请一些中风患者参与了电流刺激试验。这些患者年龄在30岁到80岁之间,男女都有,中风类型多样,但都在接受电流刺激后出现了行动能力改善的现象。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华大基因在靶向修复疾病基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4年7月3日,CellStem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Targeted Gene Correction Minimally Impacts Whole-Genome Mutational Loadin Human-Disease-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Clones"的研究论文。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华大基因在靶向修复疾病基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4年7月3日,CellStem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Targeted Gene Correction Minimally Impacts Whole-Genome Mutational Loadin Human-Disease-Specifi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Clones"的研究论文。
PloS One:相建海等成功构建栉孔扇贝物理图谱
近日,Plos On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相建海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在海水养殖动物的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张晓军博士等成功构建了栉孔扇贝物理图谱,这是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的第一个物理图谱。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北方沿海一个非常重要的养殖贝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其产量曾达到贝类养殖总产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