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与装备的腐蚀科学与表面防护工程新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与表面功能化技术、电磁信息材料制备科学、石油管道腐蚀与微生物防护新技术、超级电池电容材料新技术
长期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与装备的腐蚀科学与表面防护工程新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与表面功能化技术、电磁信息材料制备科学、石油管道腐蚀与微生物防护新技术、超级电池电容材料新技术、电化学及其测试技术、智能敏感材料与特种功能涂层技术、材料数据库与材料性能评价专家系统等研究。
酿酒细胞工厂高效合成油脂化学品及生物燃料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制约着全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两大难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可持续、稳定、绿色的化学品及燃料供应。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烷烃、脂肪醇)是生物燃料和油脂化学品的基础
我国攻克生物质制备新燃料工业化技术世界难题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我国规模最大的生物质热裂解液化自动化生产装置28日在长春高新区投入运行。有关专家称,它标志着我国攻克了生物质热裂解工业化技术的一些世界性重大难题,使利用生物质制备新燃料工业化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该生产装置每小时投料达1.5吨,年处理能力为1万吨,产能、产品质量与运行的连续可靠性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生物燃料排碳:不只是平衡
在西班牙的沙漠里,绿色的污泥在纵横交错的管道里安静地冒着泡。它吸收着荒漠的阳光,吞噬着附近工厂排放的CO2,迅速地成长着。每天,工人们刮掉一些污泥,将他们带走转化为石油。照这样看,人们在一天内做着地质学上要4亿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确实,这不是什么普通的石油。它属于一类神奇的“负碳”燃料,能把碳从大气中抽出并一劳永逸地封锁起来。
30万吨非粮生物燃料项目落户黑龙江
作为清洁能源新项目,黑龙江建业燃料公司30万吨乙醇燃料油生产项目已于日前签约。目前,该项目已向省发改委申请立项。 据了解,该项目是黑龙江建业燃料公司与丹麦生物燃料公司合作项目,采用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产技术。项目投产后,将使农业垃圾“变废为宝”,同时可杜绝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
美国2012年纤维素生物燃料目标被推翻
路透社报道称,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的这一裁决宣告了反对美国可再生燃料目标的炼油厂获得了部分胜利,但也给维护强制法令的生物燃料生产商留下了希望。 美国联邦法院近日推翻了2012年纤维素生物燃料的使用目标,但对政府其他的先进燃料使用目标表示支持。 纤维素生物燃料由草、木屑和农业废弃物等原料制成。
燃料电池催化剂贵金属替代研究获进展
在燃料电池领域,目前使用性能相对稳定的金属铂作为电极催化剂。然而,铂的稀缺与昂贵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创造性地给金属铁纳米催化剂穿上碳纳米层“铠甲”,提高了铁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为未来非贵金属催化剂最终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PNAS:二氧化碳可制生物燃料
众所周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从太阳来的辐射,这也是导致气候暖化、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而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燃料等有用的工业产品,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用途。据Phys.org网站报导,这种方法就是以遗传学的方法改造细菌,使其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样,利用二氧化碳产生出有用的东西来。
PNAS:听觉系统的“蓄电池”
果蝇的听觉系统与人类很相似,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niel Eberl及其同事利用果蝇的“情歌”进行研究,发现听觉系统拥有与汽车蓄电池类似的机制。这项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对于可兴奋细胞的活性(听觉细胞等)来说,离子内稳态特别重要,而这依赖于一种相当于Na+/K+泵的蛋白——Na+/K+ ATP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