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纯生物燃料飞机完成试飞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29日报告说,加拿大研究人员首次使用纯生物燃料为一架猎鹰20型民用飞机提供动力,在渥太华上空试飞成功。 该委员会发表的公报说,此前飞机采用生物燃料时,一般都与传统化石燃料混合使用,这次试飞首次使用由加拿大工业用油籽提炼的生物燃料,完全替代传统航空油料。
黑龙江鼓励“地沟油”生产液体燃料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近日表决通过了《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其中鼓励利用“地沟油”生产液体燃料。该条例将于201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第66条规定,“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的生物液体燃料,符合国家标准的,石油销售企业应当将其纳入燃料销售体系。” 根据该条例解释,餐厨废弃物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单位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
BP取消美国纤维素乙醇工厂计划
英国石油公司(BP)日前表示取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建立纤维素乙醇工厂的方案,意味着它今年将退出使用非粮食作物生产“新一代”乙醇汽油的计划。 据悉,该计划是利用高粱和甘蔗等坚韧稻科植物生产纤维素生物燃料。在使用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燃料的优劣论中,纤维素生物燃料曾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尽管拥有政府授权,但它如今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各家企业都很难进行商业化生产。
IECR: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韩将于明年启动氢燃料电池船舶研发项目
据韩国《釜山日报》9月24日报道,政府研发课题之一的“平昌2018号”氢燃料电池船舶研发项目将于明年启动,若攻关成功,韩将成为继德国后全球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出无害亲环境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国家。 报称,项目将由韩国亲环境燃料电池船舶研究会、韩国船级社、亲环境联队3家机构共同推进。其中,牵头单位的亲环境燃料电池船舶研究会聚集了韩国70余家研究机构、大学研究室的80余名专家博士。
生物燃料的新战略:摒弃先进技术
据位于科罗拉多州朗蒙特的Sundrop Fuels公司称,他们已经在以高难度著称的生物燃料行业上找到了敲门砖。目前,Sundrop Fuels公司正将其对先进技术的研发暂时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建造一个工厂,以供木屑中提炼汽油。为了更容易取得贷款,该工厂将大量使用现有的技术。同时,该公司正打算放弃原定的聚光加热的方法,而是通过使用价格低廉的天然气来制造工厂所需的高温以降低费用。
生物燃料战略导致全球粮价暴涨?
导读:专家指出,全球粮食储备已从2010年的1.75亿吨下降到目前的1亿吨。另一方面,生物燃料每年却要“吃掉”1.5亿吨粮食。如果停止其生产,全球就有足够的粮食储备,粮价也不会暴涨。即使将美国种植的全部玉米和大豆都用来生产生物能源,也只能满足美国汽油需求的12%和柴油需求的6%。 德国民间机构“粮食监督委员会”干事长蒂罗·博德认为,“生物燃料战略是一个威胁人类生存的错误”,主张停止生产生物燃料。
南澳科学家意外发现可制新型生物燃料的超级藻类
南澳科学家表示,一种他们称之为超级藻类菌株的偶然发现,可能会导致新型生物燃料的产生。 南澳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RDI)花了6年时间,在全南澳和大澳大利亚湾藻类收集藻类。而最特殊的具有商业潜力成为一种燃料的菌株却不是收集到的,而是偶然出现在研究人员纳亚尔(Sasi Nayar)博士阿德雷德实验室的一个烧杯里。 纳亚尔博士表示这项新发现最独特之处是它的商业潜力。
丹麦公司成功将木薯转变为生物燃料乙醇
据外媒报道,由丹麦生物技术公司诺维信(Novozymes)所领导的研究项目,已经成功将莫桑比克盛产的木薯转换为生物燃料乙醇,大幅减少莫桑比克民众燃烧煤炭中毒事件。 据报道,这家将木薯(cassava)转换为乙醇燃料的公司,位于莫桑比克东南部城市贝拉(Beira),成品出厂后,再运往其他城镇销售。
山西煤化所醋酸加氢制乙醇技术中试成功
日前,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10课题组开发的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技术成功在小店基地完成中试并实现平稳运行,实现了催化剂与工艺的全面验证。这一中试项目规模为50吨/年,采用工业型非贵金属催化剂,醋酸转化率>99.8%,乙醇选择性>99.5%。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是煤经甲醇、醋酸制乙醇技术的核心单元,技术中试的完成,标志着山西煤化所煤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