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的听觉系统具有季节可塑性

蛙类的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雄性进入繁殖季节,开始大声鸣叫,以争夺配偶和领地。此时,雌性的听觉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鸣声信号,例如,雌性仙琴蛙可根据鸣声的结构特点判断鸣声是否从洞穴中发出;冬季,蛙类进入冬眠,无需处理复杂的声音信号,此时最重要的是节约能量过冬。由此可推测:蛙类可能在冬季降低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以节约能量过冬,而在春季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性,处理各种复杂的声音信号。

2012-11-18

印度30-44岁高强度工作者心脏病高危人群

Saffolalife 研究表明印度人极少吃健康食品,患心脏病的风险高 印度孟买2012年10月9日电 /美通社/ -- 年轻高危人群 2012年 Saffolalife 研究发现,在30-34岁的年龄组中,75%的男性有患心血管疾病 (CVD) 的风险,女性为57%,表明年轻的男性工作者更易患心脏病。

2012-10-10

PLoS ONE: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罕见染色体易位多态现象

一般而言,易位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异常的“四价体”配对,存在三种分离方式,可形成6种配子,由此在后代中出现多种核型个体。而其中不平衡配子由于遗传上的缺失和重复引起不育或育性极低,导致后代种群繁殖力降低,因而易位多态在自然群体中极难形成,在脊椎动物中更是罕见。两栖类自然种群中,因易位在种群中引起的核型多态现象未见报道。迄今,对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中易位所引起的细胞学及遗传学效应知之甚少。

2012-10-12

J Zool Syst Evol Res:裂腹鱼鱼类在云贵高原的演化过程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2013-01-09

Naturwissenschaften:蒋志刚等揭示原羚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与地理距离密切相关

理解物种地理分布格局是生物地理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核心之一。由于在空间生态学中必须考虑研究所涉及的尺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是一个极为重要且经常发生的主题。

2012-11-18

杨君兴等发现云南红河水系金线鲃鱼类一新种—西畴金线鲃

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为中国鲤科(Cyprinidae)最大属,目前记载有效种50 余种,广泛分布于云南东部、贵州中南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北部等地区。其中,26种分布于云南。云南文山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发育地区,洞穴鱼类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记录洞穴鱼类约10种,且分布区均属南盘江水系,主要集中于丘北和砚山两地的龙潭和河流。

2013-08-29

MPE:李捷等唇形科香茶菜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印度板块碰撞欧亚板块和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撞击欧亚板块显著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板块构造,前者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后者则搭建了亚洲与非洲动植物区系的交流通道。以上两大地质历史事件无疑对相关物种的分布格局

2014-05-29

Plant Biol:姜花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多倍化是植物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在被子植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研究表明,所有被子植物在其进化历史过程中都经历了多倍化的过程。和祖先二被体相比,多倍体在一些重要性状上都产生了显著差异,如繁育系统、生态忍耐性、生长速率、传粉者、植食动物、适应性等,这些差异可能对植物的遗传变异、生活史、生理特性、地理分布等产生影响,从而使多倍体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分布到更广的范围...

2013-09-29

PLoS ONE:马先蒿系统演化研究获新进展

马先蒿属(Pedicularis)全球有600多种,是列当科中最大的属,其中有2/3以上的种类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该地区是其物种多样化中心和特有中心之一。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特有的斗叶组(Sect. Cyathophora)仅有7个种(其中1个种存疑),却拥有马先蒿属全部四种基本花冠类型,它是研究马先蒿属花冠演化和物种形成的模式类群。

2013-09-27

Behavi Brain Res:仙琴右耳优势的神经机制

功能偏侧性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