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胁迫下Rhodococcus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Rhodococcus广泛用于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如异源物质的降解、重金属吸附、还原及生物脱硫等。因此,Rhodococcus被认为是原位生物修复的最佳候选菌株之一。通常,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都能有效地去除污染物,然而微生物在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胁迫限制。非生物胁迫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它不仅会破坏微生物的稳态,而且还会影响到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例如,低温,常见典型的非
Front Neurosci: 炎症反应可增强神经元对温度的敏感度
2019年9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炎症会增加小鼠热敏感神经元的活动强度,提高基因表达并促进感觉神经(神经突)生长,但不会增加小鼠的身体感觉。这项工作揭示了炎症诱导的钙通道基因的过度表达在疼痛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由于多种因素,炎症通常会引起疼痛超敏反应:疼痛受体表达增加;脊髓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研究表明,电压门控
研究解析高寒草地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
土壤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表征土壤碳分解过程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通常用Q10来表示,即温度每增加10度土壤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这一参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反馈关系的方向与强度,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关键参数。因此,土壤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及其调控机制成为近20年来全球变化生态学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能全面解析底物、环境
研究发现冬季昼夜温度变化对植物早期物候具有相异效应
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植物的早期物候随增温提前已成为共识。但有研究发现这种提前趋势放缓,甚至出现了相对稳定或者延迟的趋势。这种植物物候随增温而出现的非线性或逆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由干旱、光周期或者养分限制等引起。然而,很少有人定量评估气候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模式对早期物候序列的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理论上,冬春季的日最高温和夜最低温的变化可能会改变植物的积温和积冷需求,从而对早期物候变化具有相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温度感知元件TRPV1的热失活分子机制
TRPV1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温度感知元件,可以被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激活。然而TRPV1高温激活后会迅速发生高温介导的失活。由于TRPV1热失活和热激活两个变构过程紧密偶联,难以有效对TRPV1热失活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进而无从得知其在哺乳动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为揭示哺乳动物TRPV1热失活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需要获得一种仅发生热激活而不发生热失活的TRPV1,并以此作为模板开展分子水平和动物水
海尔生物医疗将温度触点拓展至“一带一路”卫生领域 —探访埃塞俄比亚疫苗接种站
人民网阿迪斯亚贝巴4月18日电 (王磊)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18年提供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每天有7000名新生儿死于可预防原因,非洲的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其他高收入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新生儿死亡人数甚至占到全球新生儿死亡总数的38%。卫生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5年来,以改善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为宗旨的“健康丝绸之路”,为深化全球卫生合作提供了诸多公共产品,成为“
Physiology:温度过高会给生物带来哪些负面生理性影响?
2019年2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发表在《Phys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针对140多项研究进行汇总,探讨了气候变化可能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生命产生的生理危险。根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的说法,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第四个最热的年份,有记录的大多数最热的日子发生在过去十年。这些数据表明,到21世纪,气温变暖,热浪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的强度越来越大,增加了
研究揭示葡萄白藜芦醇合成反馈调节机制
白藜芦醇(resveratrol,缩写为Res)属于多酚化合物中的芪类化合物,在植物中主要具有抗生物胁迫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防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自然界中,只有葡萄等少数植物能够合成并积累白藜芦醇,葡萄已成为市场上白藜芦醇的重要来源。然而,目前人们对葡萄白藜芦醇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知之甚少,仅知道转录因子VvMYB14和VvMYB15可以直接调控
Nat Neurosci: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记忆与反馈调节之间的关系
2019年1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蛋白质复合物NCOR1 / 2调节记忆的机制,该研究揭示了下丘脑外侧与海马,摄食和大脑记忆中心之间的意外联系。这一研究对大脑功能,包括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NCOR1 / 2如何调节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但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