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和温度响应中的作用”综述文章
表观遗传调控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调控机制,在真核生物中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生长发育及对逆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这一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过程中具有广泛而动态的调控作用。环境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为
Cell Metabolism:较高温度以及微生物组促进骨骼强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骨骼的微结构退化和骨折风险增加。绝经后妇女的三分之一受到影响,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实验室实验以及最新的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工具,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的研究小组观察到,暴露于较温暖的环境温度(34°C)可以增强骨骼强度,同时防止骨质疏松症典型的骨密度损失。此外,这种现象
后脑双负反馈介导食感引导的食物和水的消耗
2020年8月24日,cell在线发表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Scott M. Sternson研究组的论文——Hindbrain Double-Negative Feedback Mediates Palatability-Guided Food and Water Consumption。研究者发现了小鼠大脑位于脑干区域的一个全新脑区per
研究发现表征视知觉特征的反馈信号主导视觉敏感性适应
8月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生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daptation to feedback representation of illusory orientation produced from flash grab effect。该研究揭示了视皮层中的反馈信号对视知觉
正常的人体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 这到底是为何?
2020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COVID-19症状发生期间发烧是非常常见的,如今随着工作场所和儿童看护场所的重新开放,体温检查是官员们尝试确认那些感染冠状病毒人群的一种方式,为了保持无接触状态,很多人都会进行皮肤温度的扫描。作为温血动物,人类会产生热量,而热量是从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的副产物,正是这种热量能使人体保持在
温度升高会有助于控制冠状病毒吗?两项研究表明并非如此
2020年6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两份新的报告显示,温暖的夏季不会显着减缓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传播的速度。多伦多大学达拉拉纳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Dionne Gesink说:"夏天不会让这种情况消失。然而,关闭学校和其他公共卫生措施却起到了作用。"人们知道这一点很重要,"Gesink说。"另一方面,一个地区实施的公共卫生干预越多,对减缓疫情增
不同温度胁迫下Rhodococcus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Rhodococcus广泛用于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如异源物质的降解、重金属吸附、还原及生物脱硫等。因此,Rhodococcus被认为是原位生物修复的最佳候选菌株之一。通常,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都能有效地去除污染物,然而微生物在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胁迫限制。非生物胁迫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它不仅会破坏微生物的稳态,而且还会影响到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例如,低温,常见典型的非
Front Neurosci: 炎症反应可增强神经元对温度的敏感度
2019年9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炎症会增加小鼠热敏感神经元的活动强度,提高基因表达并促进感觉神经(神经突)生长,但不会增加小鼠的身体感觉。这项工作揭示了炎症诱导的钙通道基因的过度表达在疼痛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由于多种因素,炎症通常会引起疼痛超敏反应:疼痛受体表达增加;脊髓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研究表明,电压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