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为什么温度降低容易得感冒?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鼻病毒(rhinoviruses)成功地从病人样本中分离得到,并被证明能够引发人体的上呼吸道感染。此前的研究指出:该病毒的最佳素质温度比人体生理温度略低,大约为33-35°C。这一结果也支持了该病毒仅

2016-07-19

全球湖泊温度正在急剧上升,将影响水生物种多样性

一项对全球范围内几百个湖泊的研究报告揭示:地球表面的湖泊升温的速度相比海洋与湖泊附近的空气环境都要更迅速。地球表面温度的不断升高对整个湖泊的生态系统稳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地理联合大会上专家们这样说道。这一全球性的影响可能会更恶劣,因为湖泊温度的逐渐升高会将储藏在湖泊底层中的数十亿吨的碳元素转化为甲烷与二氧化碳,这又会反过来加速全球变暖的趋势。

2015-12-22

Nutr:办公室温度高 东西吃的少

2015年8月7日讯/生物谷BIOON/-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热环境对食物摄入量影响的初步证据。Molly C. Bernhard是一名公共卫生硕士,现在是营养肥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环境健康科学系的在读博士,他假设在

2015-08-07

办公室温度是为男性设置的么?

八月对北半球而言正处在夏季,北半球的大多数地方处于一年中最炎热几个月之中。相比于室外的高温,城市办公室内的温度则是直线下降。为什么办公室这么冷呢?似乎美国办公室温度设定自1960年代以来并没有太大变动,一直都是处在“舒适的温度”范围,只是这个温度范围对于男性而言是适宜的。

2015-08-05

科学家发现生命存活最低温度:零下20摄氏度

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简单生命可以存活和生长的最低温度。这项刊登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在零下20摄氏度下,单细胞有机体脱水,进入一个玻璃一样的玻璃化状态,而在这个时期内,它们不能完成生命周期。 研究人员指出,因为这些有机体在这个温度下不能繁殖,所以零下20摄氏度是地球生命的最低温度限制。科学家把单细胞有机体放在一种水介质内,降低温度

2015-03-26

PLoS ONE:崔宗斌等斑马鱼温度刺激适应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温度是决定鱼类生长、发育、摄食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生态因子。环境温度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膜的流动性和透过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即使是小幅度的温度波动也会对细胞的平衡状态和生理功能造成影响。鱼类经常会遇到由水流、阳光照射、季节变化和温跃层变动等造成的水温变化。为了抵抗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鱼类进化形成了有效的温度刺激适应机制。

2012-11-18

PLoS One: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受视觉影响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在线科学杂志《PLoS综合》新一期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的实验表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可能受视觉信息影响。 东京大学认知科学专业教授横泽一彦的团队以2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验。他们在桌上竖起一块木制的挡板,让学生把自己的手放到挡板外侧,而在挡板内侧放置一只假手。坐在桌边的学生只能看到面前的假手,而看不见自己的手。

2013-01-16

过去30年全球温度升高或致植物“疯长”?

科学家在对过去30年的卫星图像分析后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与干旱地区植物量呈现正相关   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观测显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之内,地球温度 上升了大约0.6摄氏度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详细研究了1982年至2010年间的卫星图像后发现,非洲、中东和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的植物生长与二氧化碳浓度存在关联,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位于干旱地区的植物出现“疯长”的现象...

2015-03-26

Diabetes:凉爽的卧室温度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活动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晚上将温控器向下调低,可扩展棕色脂肪组织的量和活性,这可能对代谢带来好处,如帮助机体更有效处理葡萄糖。 研究人员发现,轻度、持续寒冷暴露足以扩大褐色脂肪组织的量和活动,同时暴露于温暖

2014-07-28

1736年9月16日,温度表和气压表的发明者华伦海特逝世

1、1736年9月16日,温度表和气压表的发明者华伦海特逝世。 1736年9月16日,温度表和气压表的发明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华伦海特(1680-1736)逝世。华伦海特1709年发明了第一只实用酒精温度计。1714年又改用水银作测温物质制成水银温度计,定出了历史上第一个经验温标──华氏温标,使温度测量第一次有了统一的标准。从而使热学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华伦海特还进行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