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s:浙大研究者揭示嗜酸性粒细胞如何改变造血干细胞平衡

2018年1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嗜酸性粒细胞一直被认为是分层造血系统的终末效应细胞。许多证据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粒细胞,能够参与多种炎症或免疫反应的起始、发展和调控,特别是在过敏性疾病中。最近一些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对于骨髓浆细胞的维持和B细胞的分化有重要作用,但是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参与造血干细胞平衡的调控一直都不清楚。在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

2018-01-22

浙大邵逸夫医院:过电治疗老年痴呆

据统计,浙江约有5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该病又被称作老年性痴呆。现实是,大多数老年性痴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药物研发遇到很大困难,到病程后期往往无药可医,借助目前仪器刺激脑部,只能聚焦于大脑皮层,无法刺激深部脑组织如海马部位,对患者记忆功能的恢复效果有限。现在,这一情况有望被改变。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陈炜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重复给大

2017-12-26

Mol Cell:浙大刘伟组揭示调控自噬起始和脂质生成的新通路

 乙酰化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内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众多的生物学过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通过乙酰化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然而,我们对细胞内p300的活性调控机制却知之甚少。10月12日,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刘伟教授课题组题为“mTORC1 Phosphorylates Acetyltransferase p300 to Re

2017-11-25

Science:浙大胡海岚团队——成功的经历如何重塑大脑

你的成功经历或许正在改变你的大脑,让你在下一轮竞争中更易获胜。7月14日上线的《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刊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和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指出大脑中存在一条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它决定着: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这篇题为《胜负经历重塑丘脑到前额叶皮层环路以调节

2017-07-14

【Neuron】浙大陈忠教授利用光遗传技术控制颞叶癫痫全身性发作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长期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以脑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反复且突发性的抽搐为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癫痫,而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更高。癫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肌肉强直,身体遭受严重伤害。历史上,梵高、凯撒大帝、拿破仑等名人都曾饱受癫痫的伤害,大量患者甚至猝死。除对身体的伤害以外,患者的心理也常会发生严重影响,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在癫

2017-06-29

浙大徐平龙组揭示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与机制

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的激活,传统上认识是由蛋白泛素化和蛋白丝苏氨酸磷酸化所介导,对于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的作用与生理功能,未有深入探索和认知。6月14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平龙教授课题组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ck/Hck/Fgr-mediate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TBK1

2017-06-21

浙大徐平龙课题组揭示细胞“百毒不侵”的秘密

有个成语叫“百毒不侵”。事实上,自然界有2000多种动物病毒,其中仅有50种左右的病毒可使人类致病,因为这些病毒能以各种方式,完全或者部分的拮抗我们的细胞质核酸识别机制及其启动的抗病毒宿主防御。最近,浙大

2017-03-29

BMC Cancer:浙大教授发现可靶向治疗胃癌的潜在新药

最近,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人源化肿瘤异种移植模型进行了胃癌靶向药物筛选,该研究为开发新的胃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2017-03-26

浙大教授首次确认一种病毒影响昆虫后代性别比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近日审定确认一种新型病毒,这种病毒能让寄生蜂的雌性后代比例降低。这是科学界首次发现病毒调控寄生蜂后代性比的案例。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叶恭银教授团队是这一病毒的发现者,

2017-03-23

重磅:浙大科学家发现已获批糖尿病药物或可以治疗致命性乳腺癌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女性患乳腺癌,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1]。基底样乳腺癌是乳腺癌非常凶险的一种,具有极高的侵袭性,能够迅速扩散或转移到脑和肺[2]。由于一直没有发现有效药物,所以在临床上基底型乳腺

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