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informatics:中国科学家在预测抗癌药物活性方面取得新进展
癌症是目前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超过720万人。而在中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也超过了170万。因此,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是科学界和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但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筛选抗癌药物具有花费大、时间长的特点。以小分子为例,现在已知的小分子化合物超过了1000万个,因此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从这1000万个化合物中筛选药物小分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J Materi Chem:潘浩波等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筹)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潘浩波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攻关小组近期在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上。 生物材料的降解会在局部营造一个不同于生理条件的微环境,这时材料周边pH值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同时发现碱性微环境对成骨意义重大。
:VEGF在肿瘤中的非促血管生成活性
据6月15日,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报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恶性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不仅是促血管生成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性因子(VEGF / VPF或VEGF-A)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驱动力,也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靶点。然而,很少有研究工作涉及VEGF不依赖于其促血管生成活性的那部分功能。
:中科院神经所研究人员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的神经机制
8月23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研究组题为“调节果蝇视觉逆转学习的一个伽马氨基丁酸能的抑制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徐国彤等发现雌激素受体和ARNT1的活性域2的结合点位置
2012年1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ll Science发表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国彤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 “Binding of the ERa and ARNT1 AF2 domains to exon 21 of the SRC1 isoform SRC1e is essential for estrogen and dioxin-related transcriptio
诺维信成功开发高活性微生物助力绿色生物化工品
诺维信执行副总裁Thomas Videb 引领生物创新的世界先导诺维信公司培养出一种真菌,通过生物发酵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为基于为利用可再生原料制取苹果酸提供了技术可行性。苹果酸可作为食品增味剂,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化学衍生品,用于塑料、聚合物和树脂产品的生产。诺维信通过技术授权,帮助生产商高效生产可再生原料苹果酸。
Nature:抑制酶CaMKII活性有望治疗心脏病
2012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之前已证实在心脏病发作或患上其他导致心肌损伤的疾病之后,一种被称作钙调蛋白激酶II(CaM kinase II, CaMKII)在心脏细胞死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跳动着的心脏细胞缺失通常是永久性的,从而导致心脏病。
Developmental Biology:整合素信号通路对维持果蝇肠上皮干细胞的活性和促进肠道肿瘤的发生的重要作用
成体干细胞通常利用粘附机制附着在一个特殊的微环境中得以长期维持。果蝇的肠上皮干细胞位于肠上皮的基地部位,与周围的环形肌仅有一层基地膜相间隔。环形肌分泌多个信号因子调节干细胞的维持和活性,因而构成了干细胞的微环境。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发现果蝇的肠上皮干细胞通过表达多个整合素因子将自己铆钉在微环境之中。整合素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介导了肠上皮干细胞与基地膜的粘附,而且是干细胞增殖所必须的。
PNAS:开发出控制细胞活性和代谢过程的光控新技术
图中揭示的是细胞中脂质的形成(橘黄色),当给与蓝光时,这种脂质的形成立刻就会被催化(中间图),当蓝光关闭,这种催化效应就可以恢复(如右图)。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一种光改变细胞活性的方法,其使用蓝光仅仅闪烁一毫秒就可以调节细胞内部的关键信号分子,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调节细胞功能,来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Nat Chem:新研究有望保持抗生素活性同时阻止副作用产生
2012年8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新项目正在研究改变抗生素的产生是否能够除去它的副作用,而正是这些副作用阻止它在临床上被用来抵抗耐药性超级细菌。 衣霉素(tunicamycin)是由土壤细菌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它以一种临床上新的方式来阻断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作用,从而使得它成为一种潜在地非常有吸引力的候选药物来治疗耐药性病原体。